题目
患者,男,65岁,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感觉心悸、胸闷,血压90/60mmHg,心率170次/分,节律不齐。给予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快Na+通道阻断剂)进行治疗。这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的影响是A. 加快加大B. 减慢减小C. 先加快加大,后减慢减小D. 先减慢减小,后加快加大E. 不变
患者,男,65岁,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感觉心悸、胸闷,血压90/60mmHg,心率170次/分,节律不齐。给予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快Na+通道阻断剂)进行治疗。这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的影响是
A. 加快加大
B. 减慢减小
C. 先加快加大,后减慢减小
D. 先减慢减小,后加快加大
E. 不变
题目解答
答案
B. 减慢减小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抗心律失常药物(I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特别是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的影响。
解题核心思路: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阻断心肌细胞的快Na⁺通道,减少动作电位0相(去极化阶段)的Na⁺内流。快Na⁺通道被抑制后,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均会减小,从而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达到抗心律失常的效果。
破题关键点:
- 明确I类药物的作用靶点是快Na⁺通道。
- 快Na⁺通道阻断直接导致去极化过程减慢、幅度减小。
- 排除其他选项中与药物作用机制矛盾的描述(如“加快”或“不变”)。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快Na⁺通道阻断剂)通过以下机制影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 阻断快Na⁺通道:药物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快Na⁺通道结合,抑制其开放。
- 减少Na⁺内流:由于Na⁺通道被阻断,动作电位0相(去极化阶段)的Na⁺内流量显著减少。
- 影响去极化特征:
- 速度减慢:Na⁺内流减少导致去极化速度降低。
- 幅度减小:动作电位0相的上升幅度降低,最大值下降。
因此,I类药物的作用直接表现为去极化过程减慢且幅度减小,对应选项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