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写T,错的在括号内写F)-|||-1.钢筋与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是因为两者具有相近的力学性能。 ()-|||-2.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利用钢筋受拉、混凝土受压。可见,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优于-|||-钢筋的抗压性能。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钢筋混凝土梁的抗裂能力、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均明显优-|||-于素混凝土梁。 ()-|||-4.混凝土结构具有就地取材、合理用材、耐久性好、耐火性好、整体性好等许多优-|||-点,所以土木工程结构都应采用混凝土结构。 ()-|||-5.与素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突出优点是承载力大、变形性能好,且-|||-适用范围广。 ()-|||-6.钢筋混凝土的自重一般为 (N/m)^3, 而钢材的自重一般为 (N/m)^3 因此,与钢-|||-结构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自重小的优点。 ()-|||-7.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钢筋混凝土结构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因此,土木工程-|||-结构不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析
考查要点:本组判断题主要考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材料性能对比及结构特点。
核心思路:
- 共同工作原理:钢筋与混凝土通过粘结力共同受力,但两者弹性模量不同;
- 材料特性:钢筋抗拉强,混凝土抗压强;
- 结构优势:钢筋混凝土结合了钢筋和混凝土的优点,但需注意适用范围;
- 实际应用:结构选型需综合考虑自重、耐久性、经济性等多因素。
第1题
关键点:钢筋与混凝土能否共同工作取决于粘结力,而非力学性能完全一致。
解析:钢筋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不同,但通过粘结力形成协同受力。题目中“相近的力学性能”表述错误。
第2题
关键点:钢筋的抗压强度高于混凝土,但通常钢筋用于受拉。
解析:钢筋的抗压强度(约200-400MPa)高于混凝土(约20-40MPa)。题目中“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优于钢筋”错误。
第3题
关键点:钢筋混凝土梁的抗裂能力不如素混凝土,但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更好。
解析:钢筋对裂纹的形成无直接影响,抗裂能力主要由混凝土决定。题目中“抗裂能力明显优于”错误。
第4题
关键点:混凝土结构并非“都应采用”,需考虑结构类型和使用环境。
解析:高耸结构、大跨度结构等更适宜钢结构或组合结构。题目中“土木工程结构都应采用”错误。
第5题
关键点:钢筋混凝土通过钢筋提高承载力,改善变形性能。
解析:钢筋分担拉力,延缓裂缝发展,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显著提升。题目表述正确。
第6题
关键点:钢材密度远大于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自重更大。
解析:钢材密度为7800kg/m³,混凝土为2400kg/m³。题目中“自重小”错误。
第7题
关键点:规范允许一定范围内带裂缝工作,裂缝可通过设计控制。
解析:裂缝可通过配筋率、施工工艺等控制,题目中“不宜采用”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