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王晋藩出身书香门第却选择投笔从戎,这一现象与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哪一趋势最为契合?()A. 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叛B. 民族危机下知识青年的救亡图存意识觉醒C. 家庭经济困境迫使职业选择转变D. 地方军阀对青年人才的强制征召
王晋藩出身书香门第却选择投笔从戎,这一现象与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哪一趋势最为契合?() A. 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叛 B. 民族危机下知识青年的救亡图存意识觉醒 C. 家庭经济困境迫使职业选择转变 D. 地方军阀对青年人才的强制征召
题目解答
答案
B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背景及知识青年思想动向的理解,需结合历史事件与人物选择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题核心:抓住“投笔从戎”这一行为的关键,联系30年代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明确知识青年的主流价值取向。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是解题的核心突破口。
破题关键:
- 时间定位:20世纪30年代是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加深的时期(如九一八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 知识青年的选择:在民族存亡关头,许多知识分子放弃原有职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体现家国情怀的觉醒。
选项分析:
- A. 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叛
主要对应新文化运动时期(如五四运动前后),与30年代救亡主题关联较弱。 - B. 民族危机下知识青年的救亡图存意识觉醒
正确选项。30年代日本侵略加剧,知识青年普遍放弃个人发展,投身抗日前线或救亡活动,如参军、组织抗日团体等。 - C. 家庭经济困境迫使职业选择转变
题干中王晋藩出身“书香门第”,经济条件应较为稳定,此选项与题干矛盾。 - D. 地方军阀对青年人才的强制征召
30年代军阀混战已相对缓和,且“投笔从戎”更强调主动选择,而非强制征召。
结论:王晋藩的选择最能体现民族危机下知识青年的救亡意识觉醒,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