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在编写《崇祯历书》时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介绍了地球的经度和纬度;在数学方面,与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并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这反映了( )A. 东西方文化全面融合B. 传统科技呈现总结性C. 西学东渐为时代潮流D. 包容开放的文明心态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在编写《崇祯历书》时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介绍了地球的经度和纬度;在数学方面,与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并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这反映了( )
- A. 东西方文化全面融合
- B. 传统科技呈现总结性
- C. 西学东渐为时代潮流
- D. 包容开放的文明心态
题目解答
答案
根据材料“徐光启在《农政全书》......绍了地球的经度和纬度”可知,中国明朝的科学家在从事科技著作编写中吸收西方的科技成果,这体现了包容开放的文明心态,D项正确;
A项全面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对前人科技成果的总结,排除B项;
符合史实,材料没有体现出西学东渐为时代潮流,只是强调吸收西方科技成果,排除C项。
故选:D。
A项全面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对前人科技成果的总结,排除B项;
符合史实,材料没有体现出西学东渐为时代潮流,只是强调吸收西方科技成果,排除C项。
故选: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徐光启科技活动特点的理解,核心在于分析材料中体现的文明交流特征。材料中徐光启吸收欧洲水利、天文、数学等知识,反映了主动学习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需注意选项中绝对化表述(如“全面融合”)和过度推断(如“时代潮流”)的陷阱。
选项分析
A. 东西方文化全面融合
错误。材料仅体现徐光启个人对西方科技的吸收,未形成全面融合。且明朝后期对外来文化仍存戒备,如《几何原本》后续传播受阻。
B. 传统科技呈现总结性
错误。材料强调引入西方新知(如经度纬度、几何学),而非对传统科技的总结(如《农政全书》更偏应用而非总结)。
C. 西学东渐为时代潮流
错误。西学东渐确为明后期趋势,但材料仅展示徐光启的个体行为,未体现“时代潮流”(如社会普遍接受西方科技)。
D. 包容开放的文明心态
正确。徐光启主动引入欧洲水利、天文、数学知识,突破传统“华夷之辨”观念,体现开放、务实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