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新石器时期直至汉代,长江流域一直地广人稀,即使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其农业发展仍然极为缓慢。直至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由北向南的跨流域人口迁移以后,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才随之展开。在水利建设、农具改进和劳动力增多的多重促进下,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极为迅速,至唐代中期即超越北方,成为中国经济中心。--摘编自刘馨秋《长江流域的人口迁移、农业开发及土地利用方式》材料二 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一个振兴国家的实业计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发长江流域。他指出,“长江为全国中枢,关系极重”。《实业计划》里对长江中下游流域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共分五部,即:(一)东方大港;(二)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三)建设内河商埠;(四)改良扬子江现存水路及运河;(五)创建大士敏土厂。--摘编自雷浩《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材料三 1959年我国编制完成《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提出以三峡水利枢纽为主体的长江流域系统规划。随着人们对流域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1990年,我国补充、修订原规划后出台《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提出长江流域重点解决防洪、航运、灌溉、引水、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等六方面的问题,并规划了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等一批主要工程项目。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长江开发思路。--摘编自吴传清《长江流域地区发展规划的演变与趋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期后长江流域超越黄河流域成为经济中心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计划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发展规划提出的历史背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新石器时期直至汉代,长江流域一直地广人稀,即使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其农业发展仍然极为缓慢。直至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由北向南的跨流域人口迁移以后,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才随之展开。在水利建设、农具改进和劳动力增多的多重促进下,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极为迅速,至唐代中期即超越北方,成为中国经济中心。
--摘编自刘馨秋《长江流域的人口迁移、农业开发及土地利用方式》
材料二 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一个振兴国家的实业计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发长江流域。他指出,“长江为全国中枢,关系极重”。《实业计划》里对长江中下游流域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共分五部,即:(一)东方大港;(二)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三)建设内河商埠;(四)改良扬子江现存水路及运河;(五)创建大士敏土厂。
--摘编自雷浩《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1959年我国编制完成《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提出以三峡水利枢纽为主体的长江流域系统规划。随着人们对流域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1990年,我国补充、修订原规划后出台《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提出长江流域重点解决防洪、航运、灌溉、引水、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等六方面的问题,并规划了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等一批主要工程项目。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长江开发思路。
--摘编自吴传清《长江流域地区发展规划的演变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期后长江流域超越黄河流域成为经济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计划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发展规划提出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 从新石器时期直至汉代,长江流域一直地广人稀,即使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其农业发展仍然极为缓慢。直至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由北向南的跨流域人口迁移以后,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才随之展开。在水利建设、农具改进和劳动力增多的多重促进下,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极为迅速,至唐代中期即超越北方,成为中国经济中心。
--摘编自刘馨秋《长江流域的人口迁移、农业开发及土地利用方式》
材料二 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一个振兴国家的实业计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发长江流域。他指出,“长江为全国中枢,关系极重”。《实业计划》里对长江中下游流域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共分五部,即:(一)东方大港;(二)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三)建设内河商埠;(四)改良扬子江现存水路及运河;(五)创建大士敏土厂。
--摘编自雷浩《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1959年我国编制完成《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提出以三峡水利枢纽为主体的长江流域系统规划。随着人们对流域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1990年,我国补充、修订原规划后出台《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提出长江流域重点解决防洪、航运、灌溉、引水、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等六方面的问题,并规划了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等一批主要工程项目。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长江开发思路。
--摘编自吴传清《长江流域地区发展规划的演变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期后长江流域超越黄河流域成为经济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计划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发展规划提出的历史背景。
题目解答
答案
(1)依据材料“…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由北向南的跨流域人口迁移以后,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才随之展开”、“在水利建设、农具改进和劳动力增多的多重促进下,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极为迅速”结合所学从社会情况、劳动力南移、生产技术的传播、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水利工程的修建和运河的开通等角度分析作答唐代中后期长江流域超越黄河流域成为经济中心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东方大港”、“长江为全国中枢,关系极重”、“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建设内河商埠”、“改良扬子江现存水路及运河”可概括得出突出长江的重要性、注重发展水运交通等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计划的特点。结合所学可从促进长江流域的开放、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发展实业挽救民族危机等角度分析作答该计划的意义。
(3)依据材料“随着人们对流域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长江开发思路。”可从对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认识深化、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浦东开发等角度简析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发展规划提出的历史背景。
故答案为:
(1)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水利工程的兴修;大运河的开通。
(2)特点:突出长江的重要性;注重水运交通发展;以大城市为中心;利用原有基础与新开发相结合。意义:开发长江流域,带动全国经济的振兴;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对后来开发长江流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3)背景:对长江流域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上海浦东的开发成为国家战略。
(2)依据材料“东方大港”、“长江为全国中枢,关系极重”、“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建设内河商埠”、“改良扬子江现存水路及运河”可概括得出突出长江的重要性、注重发展水运交通等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计划的特点。结合所学可从促进长江流域的开放、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发展实业挽救民族危机等角度分析作答该计划的意义。
(3)依据材料“随着人们对流域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长江开发思路。”可从对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认识深化、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浦东开发等角度简析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发展规划提出的历史背景。
故答案为:
(1)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水利工程的兴修;大运河的开通。
(2)特点:突出长江的重要性;注重水运交通发展;以大城市为中心;利用原有基础与新开发相结合。意义:开发长江流域,带动全国经济的振兴;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对后来开发长江流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3)背景:对长江流域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上海浦东的开发成为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