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实验室配给比为1:2.12:4.37,水灰比W/C=0.62,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C=290Kg,现场实测砂含水率为3%,石子含水率为1%,试求:A 施工配合比;B 每立方米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用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0分,共 2 小题,每题 10 分〕 1. 主要的沉桩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原理及适用范围如何? 2. 简述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适用范围。 答案: 一、填空题〔25分,共 5 题,每题 5 分〕 1. 5℃ 2. 柱的绑扎点 3. 边坡宽B与高H 4. 为改善其焊接头的塑性 5. 轮胎式起重机 二、名词解释题〔25分,共 5 题,每题 5 分〕 1. 水平灰缝砂浆的饱满程度,砖、砌块施工中要求不低于80%。 2. 将起伏不平的自然地面,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法改造成所需要的设计平面。 3. 钢筋弯曲处标注尺寸和中心线长度之间存在的差值。 4. 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体积因松散而变大,后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原来体积的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 5. 夹具是先张法预应力混凝上构件施工时为保持预应力筋拉力并将其固定在张拉台座上的临时锚固装置。 三、计算题〔30分,共 5 题,每题 6 分〕 1. 挖方量计算:基坑底部面积:4×2 = 8m2,基坑上口面积:6×4 = 24m2,基坑中截面面积:5×3 = 15m2 挖方量为:(8+4×15+24)÷6×2 = 30.667m3 需要运输车次:30.667×1.20÷2 = 18.4≈19〔车次〕 解题方案: 从坡度系数的定义、基坑土方量计算公式、公的可松性定义来计算 2. 第1组强度代表值:30 MPa; 第2组强度代表值:31 MPa; 第3组试件无代表值,应作废。 3. 不合格 解题方案: δ=4.083%>δmax=4% σ=636.9Mpa
混凝土实验室配给比为1:2.12:4.37,水灰比W/C=0.62,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C=290Kg,现场实测砂含水率为3%,石子含水率为1%,试求:A 施工配合比;B 每立方米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用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0分,共 2 小题,每题 10 分〕 1. 主要的沉桩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原理及适用范围如何? 2. 简述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适用范围。 答案: 一、填空题〔25分,共 5 题,每题 5 分〕 1. 5℃ 2. 柱的绑扎点 3. 边坡宽B与高H 4. 为改善其焊接头的塑性 5. 轮胎式起重机 二、名词解释题〔25分,共 5 题,每题 5 分〕 1. 水平灰缝砂浆的饱满程度,砖、砌块施工中要求不低于80%。 2. 将起伏不平的自然地面,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法改造成所需要的设计平面。 3. 钢筋弯曲处标注尺寸和中心线长度之间存在的差值。 4. 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体积因松散而变大,后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原来体积的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 5. 夹具是先张法预应力混凝上构件施工时为保持预应力筋拉力并将其固定在张拉台座上的临时锚固装置。 三、计算题〔30分,共 5 题,每题 6 分〕 1. 挖方量计算:
基坑底部面积:4×2 = 8m2,基坑上口面积:6×4 = 24m2,
基坑中截面面积:5×3 = 15m2 挖方量为:(8+4×15+24)÷6×2 = 30.667m3 需要运输车次:30.667×1.20÷2 = 18.4≈19〔车次〕 解题方案: 从坡度系数的定义、基坑土方量计算公式、公的可松性定义来计算 2. 第1组强度代表值:30 MPa; 第2组强度代表值:31 MPa; 第3组试件无代表值,应作废。 3. 不合格 解题方案: δ=4.083%>δmax=4% σ=636.9Mpa
题目解答
答案
解答:因基坑面积较大,井点平面布置采用环形布置形式。

高程布置为:因该井为无压非完整井,取△h=0.8m,i=1/10,l=1.0m
所以有L=10+4*0.5+1=13m,
井点管埋深h′≥4+0.8+1/10*13=6.1m
取h′=6.1m,那么s= h′-1=5.1m
那么s/〔s+l〕=0.84
所以有Ho=1.84*〔5.1+1〕=11.224>H=9m,取Ho=9m
所以 Xo=
=
=17.27m
R=2S
=2*5.1*
=118.51m
那么Q=1.366K(2Ho-s)S/[㏒(R+Xo)-㏒Xo]
=1.366*15*〔2*9-5.1〕*5.1/〔㏒135.78-㏒17.27〕
=1505.27m3/d
滤管和井点管均用d=38mm,那么单根井点管的最大出水量
q=65π*d*l
=65*3.14*0.038
=19.13 m3/d
所以井点管数量n′=Q/q=1505.27/19.13=79根
间距D′=L′/n′=2*〔36+26〕/79=1.57m
1.7某基坑地面尺寸为30m*50m,深3m, 边坡为1:0.5,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8m厚的细砂含水层。细砂含水层以下为不透水层。拟采用一级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环状布置,井点管埋置面不下沉〔为自然地面〕,现有6m长井点管,1m长滤管,试:
〔1〕 验算井点管的埋置深度能否满足要求;
〔2〕 判断该井点类型;
〔3〕 计算群井涌水量Q时,可否直接取用含水层厚度H,应取为多少?为什么?
解答:〔1〕由题意有总管埋设面至基底h1=3m,i=1/10
L=15+1.5+1=17.5m, △h=1m
那么△h+h1+i*L=3+1.75+1=5.75﹤h=6m
所以埋深能满足要求。
〔2〕因水井底部未到达不透水层,那么为非完整井,且地下水为无压水,那么该井点属于无压非完整井。
〔3〕因为S=h-1.5=6=1.5=4.5m
s/〔s+l〕=4.5/5.5=0.82,那么
Ho=1.84〔s+l〕=1.84*5.5=10.12m﹥H=7.5m
所以直接取含水层厚度H=7.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