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83/100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做法正确的是()。 A. 第一次浇筑时,导管要埋入混凝土下1.8m以上C. 钢筋笼检查无误后要马上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不能超过4hE. 对于较好的黏土层,可采用自成泥浆护整B. 用导管开始浇筑混凝土时,管口至孔底的距离为300-500mmD. 成孔后孔底沉渣要清除干净,沉渣厚度应小于100mm
83/100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浇筑时,导管要埋入混凝土下1.8m以上
- C. 钢筋笼检查无误后要马上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不能超过4h
- E. 对于较好的黏土层,可采用自成泥浆护整
- B. 用导管开始浇筑混凝土时,管口至孔底的距离为300-500mm
- D. 成孔后孔底沉渣要清除干净,沉渣厚度应小于100mm
题目解答
答案
BCD
解析
本题考查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关键知识点,需掌握导管使用规范、钢筋笼施工要求、泥浆护壁适用条件及沉渣厚度控制。解题核心在于:
- 导管初始位置:首次浇筑时导管口与孔底距离需符合规范;
- 钢筋笼保护措施:钢筋笼检查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避免间隔时间过长;
- 泥浆护壁选择:不同土层适用不同护壁方式;
- 沉渣厚度控制:柱桩对沉渣厚度的严格要求。
选项分析
选项A
错误。导管第一次浇筑时,管口应距离孔底300-500mm,而非埋入混凝土下1.8m以上。若埋管过深,可能导致导管无法正常提升,影响混凝土连续性。
选项C
正确。钢筋笼检查无误后,若间隔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孔壁坍塌或钢筋污染。规范要求间隔时间不超过4小时,需及时浇筑混凝土。
选项E
错误。黏土层本身具有较好的保水性,一般采用泥浆护壁而非“自成泥浆”。自成泥浆适用于部分砂性土层,但黏土层需通过泥浆循环形成护壁。
选项B
正确。导管初始位置应控制在管口至孔底300-500mm,确保混凝土顺利流动并形成初始埋深。
选项D
正确。柱桩成孔后,孔底沉渣厚度需小于100mm,以保证桩基承载力。若沉渣过厚,需二次清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