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9.简述呼吸训练方法。
9.简述呼吸训练方法。
题目解答
答案
正确答案 :呼吸训练方法:(1) 局部加压呼吸法:用于肺切除术后余肺膨胀和消灭残腔。宜于术后第2 天即开始。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在残腔部位用手或沙袋(0. 5〜1. 0kg)紧紧加压,让患者集中精力于加压部位, 用鼻吸气并要求 "将气吸至加压手的下面 "以诱导方向。吸气时要求对抗该处的压力,随着吸气动 作局部徐徐隆起。维持 2〜3s,然后呼气。呼气时自然放松。呼吸 2〜3 次,休息 1min,重复进行, 可逐渐增加训练次数。(2) 腹式呼吸法: 仍然强调深长的呼吸, 避免因为疼痛而采取短促呼吸。 具体方式与上述相同。(3) 下胸呼吸法:可由治疗师或家属用手挤压下胸部两侧,吸气时要求对抗此压力而扩张下肺部。此法有利于胸腔渗液的吸收。(4) 单侧呼吸法:患者健侧卧位,患侧在上,吸气时患侧上臂外展上举,扩大胸廓活动,呼气 时手臂放下。该方法常在一侧胸腔积液开始吸收后进行。
解析
呼吸训练方法是针对特定患者(如术后或胸腔疾病患者)设计的康复技术,旨在促进肺部扩张、改善通气功能、预防或减少肺部并发症。核心思路是根据不同病理情况选择对应的训练方式,强调深长呼吸、对抗阻力或体位调整。关键点在于掌握每种方法的适用人群、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确保训练安全有效。
呼吸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 局部加压呼吸法
适用人群:肺切除术后患者,用于余肺膨胀和消除残腔。
操作步骤:
-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
- 加压部位:在残腔部位用手或沙袋(0.5〜1.0kg)加压。
- 呼吸技巧:患者集中注意力于加压部位,用鼻吸气,想象“将气吸至加压手的下方”,吸气时对抗压力,局部隆起维持2〜3秒,自然呼气。
- 频率:每次呼吸2〜3次后休息1分钟,逐渐增加训练次数。
2. 腹式呼吸法
核心目标:通过深长呼吸避免因疼痛导致短促呼吸。
操作要点:
- 患者平卧或半卧位,手放腹部。
- 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保持呼吸缓慢深长。
3. 下胸呼吸法
适用人群:胸腔渗液患者,促进下肺扩张。
操作步骤:
- 体位:患者坐位或半卧位。
- 加压部位:治疗师或家属用手挤压下胸部两侧。
- 呼吸技巧:吸气时对抗此压力,扩张下肺部。
4. 单侧呼吸法
适用人群:胸腔积液开始吸收的患者。
操作步骤:
- 体位:健侧卧位(患侧在上)。
- 动作配合:吸气时患侧上臂外展上举,扩大胸廓活动;呼气时手臂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