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备课技能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备课就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备课的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教学特长,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备课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统观全局,二是深入章节。备课是教师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关键步骤,备课的全过程就是建立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之上。备课的类型:1)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2)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3)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________:1)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成为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2)备教材。3)备学生。4)备教法。5)备学法。钻研教材的意义:教材是一部分课程内容的物化形态,是学生借以获得课程经验的中介和手段。1)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2)有助于教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3)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课程标准。________:1)通览教材,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代表教学大纲,推行“一纲多本”的教科书编写制度。________。所谓“懂”就是弄清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概念等最基本的东西。所谓“透”就是不公要弄懂教材,而且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同的思想性、逻辑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表达。2)精读教材,深层领会。1、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①分析学科的基本结构②领会教材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由感性材料、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应用材料、内在联系四个要求构成的。感性材料是学习基本原理的必要准备。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③分析教学的具体要求。2、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①突出重点。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一般体现在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要公式等方面,具有理论性、基础性、结构性、典型性的特征。②突破难点。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或者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或混淆的内容。③抓住关键。关键是指教材中对学生顺利学习起决定作用的知识。3)精细加工,再创教材。①教材语言的转换②教材内容的取舍。在教材内容质量上,选取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启发性和思想性。在内容广度(容量)上,选取的内容要围绕目标,把“博”与“精”结合起来。③教材内容的增补。一是背景性知识;二是经验性知识[1];三是练习性材料;四是拓展性材料。④教材内容的调整。主要是指顺序、时间和素材的调整。⑤教材内容的加工。一是认知性加工;二是趣味性加工;三是操作性加工。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它只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典型设计方案,教材为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材料,但不是唯一的材料。因此,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了解学生的方法:1)观察法和谈话法[2];2)调查研究法;3)教学反馈法;4)摸底测验法;5)资料分析法;6)阶段判别法。教学进度计划是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在了解学生、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3]等基础上,对教学活动拟定的具体行动方案。按照一定的教学时间,可以把教学进度计划分为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进度计划和课时教学进度计划(即教案)。________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1)教学目标的纵向关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而设计的,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之间构成一个序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2)“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提出了立体“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可以说,知识与技能是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过程与方法是策略,三者是相互渗透、水乳交融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3)教学目标的表述。正确表述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教学目标是教师期望[4]引起的学生知识结构和行为的变化。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是外显的而不能是内隐的。________:教学对象、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行为的条件和学习程度。在一条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制定学期(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1)要通读教材;2)内容项目要齐全;3)分析要准确深入;4)教学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5)措施要得力。教案是教师经过周密策划而设计出来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它既是备课成果的提炼和升华,又是备课的继续和深入。编制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教案的基本内容:1)概况;2)教学过程;3)板书设计;4)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教案的类型:1)纸质教案;①文字表达式教案②表格式教案③卡片式教案④条目式教案;2)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是指采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设计、制作、使用与储存的的一种多媒体教案。特点:形象生动;数字化;便于交互操作;便于改作课件;便于携带与传输;便于提取与管理;制作电子教案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教学设计;2)收集素材;3)教案制作;4)美化加工。________:1)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即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2)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课型分为两类:单一课型和综合课。3)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正本”即教案的主体,它通常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和方法、时间分配及思考题等。“附件”指板书、板面计划和直观演示计划、物资保障计划(如多媒体设备、挂图、图钉等);4)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5)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第二章备课技能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
备课就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备课的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教学特长,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备课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统观全局,二是深入章节。备课是教师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关键步骤,备课的全过程就是建立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之上。
备课的类型:1)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2)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3)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________:1)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成为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2)备教材。3)备学生。4)备教法。5)备学法。
钻研教材的意义:教材是一部分课程内容的物化形态,是学生借以获得课程经验的中介和手段。1)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2)有助于教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3)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课程标准。
________:1)通览教材,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代表教学大纲,推行“一纲多本”的教科书编写制度。________。所谓“懂”就是弄清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概念等最基本的东西。所谓“透”就是不公要弄懂教材,而且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同的思想性、逻辑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表达。2)精读教材,深层领会。1、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①分析学科的基本结构②领会教材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由感性材料、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应用材料、内在联系四个要求构成的。感性材料是学习基本原理的必要准备。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③分析教学的具体要求。2、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①突出重点。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一般体现在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要公式等方面,具有理论性、基础性、结构性、典型性的特征。②突破难点。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或者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或混淆的内容。③抓住关键。关键是指教材中对学生顺利学习起决定作用的知识。3)精细加工,再创教材。①教材语言的转换②教材内容的取舍。在教材内容质量上,选取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启发性和思想性。在内容广度(容量)上,选取的内容要围绕目标,把“博”与“精”结合起来。③教材内容的增补。一是背景性知识;二是经验性知识[1];三是练习性材料;四是拓展性材料。④教材内容的调整。主要是指顺序、时间和素材的调整。⑤教材内容的加工。一是认知性加工;二是趣味性加工;三是操作性加工。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它只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典型设计方案,教材为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材料,但不是唯一的材料。因此,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了解学生的方法:1)观察法和谈话法[2];2)调查研究法;3)教学反馈法;4)摸底测验法;5)资料分析法;6)阶段判别法。
教学进度计划是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在了解学生、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3]等基础上,对教学活动拟定的具体行动方案。按照一定的教学时间,可以把教学进度计划分为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进度计划和课时教学进度计划(即教案)。
________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1)教学目标的纵向关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而设计的,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之间构成一个序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2)“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提出了立体“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可以说,知识与技能是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过程与方法是策略,三者是相互渗透、水乳交融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3)教学目标的表述。正确表述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教学目标是教师期望[4]引起的学生知识结构和行为的变化。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是外显的而不能是内隐的。________:教学对象、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行为的条件和学习程度。
在一条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
制定学期(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1)要通读教材;2)内容项目要齐全;3)分析要准确深入;4)教学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5)措施要得力。
教案是教师经过周密策划而设计出来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它既是备课成果的提炼和升华,又是备课的继续和深入。编制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教案的基本内容:1)概况;2)教学过程;3)板书设计;4)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
教案的类型:1)纸质教案;①文字表达式教案②表格式教案③卡片式教案④条目式教案;2)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是指采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设计、制作、使用与储存的的一种多媒体教案。特点:形象生动;数字化;便于交互操作;便于改作课件;便于携带与传输;便于提取与管理;
制作电子教案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教学设计;2)收集素材;3)教案制作;4)美化加工。
________:1)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即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2)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课型分为两类:单一课型和综合课。3)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正本”即教案的主体,它通常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和方法、时间分配及思考题等。“附件”指板书、板面计划和直观演示计划、物资保障计划(如多媒体设备、挂图、图钉等);4)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5)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题目解答
答案
备课的内容 研究教材的基本要求 钻研教材必须做到懂、透、化 教学目标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的表述由四个部分组成 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