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阔叶树种 灌木 y 溪流-|||-针叶树种 草 545.6m海拔-|||-申 乙 丙 丁-|||-落叶松/柞树 赤柳/红毛柳 塔头莺草 落叶松/白桦-|||-560.0m) (533.8m) (530.6m) 545.6m)-|||-① ② ③ ④-|||-枯枝落叶层 习 腐殖质层【小题1】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B.降水C.地形D.岩性【小题2】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热量 | B.降水 | C.地形 | D.岩性 |
|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区域植被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需结合地形、海拔与植被类型的关系分析。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差异较小,但植被类型差异明显,说明地形引起的微小气候差异(如坡向、湿度)是主导因素,而非大范围的热量或降水条件。
小题2:本题需根据土壤剖面结构与植被类型的关系判断采样点位置。不同植被类型(如针叶林、灌木、草本)的枯枝落叶分解速度不同,导致腐殖质层厚度差异。需结合图b中土壤剖面特征与各采样点的植被类型对应分析。
小题1
关键思路:
- 地形差异导致微环境不同:甲、乙、丙、丁海拔相差仅约30米,但地形部位(如阳坡、阴坡、谷地)不同,形成局部小气候。
- 植被与地形对应关系:
- 甲(海拔560.0m)为针叶树种,可能位于阴坡或湿度较大的区域。
- 丙(海拔530.6m)为草本植物,可能位于阳坡或干燥区域。
- 地形对水分、热量的再分配是植被分异的核心原因。
结论:植被分异主要受地形影响,选C。
小题2
关键步骤:
- 分析图b土壤剖面特征:
- ①:腐殖质层厚(针叶林落叶分解慢)。
- ②:腐殖质层薄(草本植物根系浅,分解快)。
- ③、④:介于两者之间(灌木或混交林特征)。
- 对应采样点植被类型:
- 丙处为塔头蔓草(草本),分解快,腐殖质层薄,对应②。
- 甲(针叶林)对应①,乙(灌木)对应③,丁(混交林)对应④。
结论:②对应丙处,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