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指出图4-2中的结构错误(在有错处画。编号,并分析错误原因),并在 轴心线下侧画出其正确结构图。图4一2
指出图4-2中的结构错误(在有错处画。编号,并分析错误原因),并在 轴心线下侧画出其正确结构图。

图4一2
题目解答
答案
答:画出的正确结构图如图。
%1轴的右端面应缩到联轴器[1]端面内1〜2mm,轴端挡圈[2]压到联轴器端面上,与轴 端面留有间隙;
%1联轴器与透盖不能接触,联轴器应右移;
%1联轴器与轴配合直径应小一点,形成轴肩定位;
%1联轴器处联接平键与蜗轮处联接平键应在一条线上;键与毂孔键槽底面间应有 间隙;
%1右轴承内圈左端面只能与套筒端面接触,与轴肩端而应有间隙,所以套筒内轴 颈右端面应左移1〜2rmn;
%1与蜗轮轮毂配合轴颈长度应比轮毂长短1〜2mm,轴颈右端面缩进去;
%1左轴承内圈不能被轴环全挡住,轴环左部轴径减小至内圈厚度的2 / 3左右;
%1透盖和闷盖外圆外侧应倒角,与箱体间均应有调整垫片。

%1轴的左端伸出轴承内圈过长,应缩短一点。
解析
步骤 1:分析联轴器与轴的配合
联轴器与轴的配合处,轴的右端面应缩到联轴器端面内1〜2mm,轴端挡圈应压到联轴器端面上,与轴端面留有间隙。联轴器与透盖不能接触,联轴器应右移。联轴器与轴配合直径应小一点,形成轴肩定位。联轴器处联接平键与蜗轮处联接平键应在一条线上,键与毂孔键槽底面间应有间隙。
步骤 2:分析右轴承与轴的配合
右轴承内圈左端面只能与套筒端面接触,与轴肩端面应有间隙,所以套筒内轴颈右端面应左移1〜2mm。与蜗轮轮毂配合轴颈长度应比轮毂长短1〜2mm,轴颈右端面缩进去。
步骤 3:分析左轴承与轴的配合
左轴承内圈不能被轴环全挡住,轴环左部轴径减小至内圈厚度的2 / 3左右。
步骤 4:分析透盖和闷盖的结构
透盖和闷盖外圆外侧应倒角,与箱体间均应有调整垫片。轴的左端伸出轴承内圈过长,应缩短一点。
联轴器与轴的配合处,轴的右端面应缩到联轴器端面内1〜2mm,轴端挡圈应压到联轴器端面上,与轴端面留有间隙。联轴器与透盖不能接触,联轴器应右移。联轴器与轴配合直径应小一点,形成轴肩定位。联轴器处联接平键与蜗轮处联接平键应在一条线上,键与毂孔键槽底面间应有间隙。
步骤 2:分析右轴承与轴的配合
右轴承内圈左端面只能与套筒端面接触,与轴肩端面应有间隙,所以套筒内轴颈右端面应左移1〜2mm。与蜗轮轮毂配合轴颈长度应比轮毂长短1〜2mm,轴颈右端面缩进去。
步骤 3:分析左轴承与轴的配合
左轴承内圈不能被轴环全挡住,轴环左部轴径减小至内圈厚度的2 / 3左右。
步骤 4:分析透盖和闷盖的结构
透盖和闷盖外圆外侧应倒角,与箱体间均应有调整垫片。轴的左端伸出轴承内圈过长,应缩短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