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多选题习近平形象地说,这就像“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 A.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B.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C.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D.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任何理论都钟情于伟大的实践样本,任何理论家都眷恋实践的热土,唯有伟大的实践才能孕育伟大的理论,才能孕育伟大的理论家。真正的理论家从来不会空中盖楼阁,伟大的理论总是背靠伟大的实践,以精深的思想表征时代、引领时代。21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故事发生在哪里,世界社会主义的中心转移到哪里,那里就是马克思主义最钟情的研究样本,那里就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心重镇,那个国家的共产党就是引领世界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先进政党,那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最新形态就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形态。展望21世纪,我们有理由认为,世界上最精彩的故事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在中国,世界上最伟大的实践样本已经并将继续是中国样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完全能够胜任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完全有理由冠名“世纪”的称号,称之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摘自何毅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习时报》2020年6月15日) 材料2 党的十九大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历史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摘自秋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保证》(《求是》2020年3月15日) 材料3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述。《纲要》内容丰富、结构严整,鲜明地提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摘自侯勇《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光明日报》2020年3月16日) 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材料1所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依据? (2)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和宪法的意义。 (3)如何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这些重要论述,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摘自宋光茂、韩保江《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人民日报》2020年2月4日) 材料2 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顺应科技进步的潮流、国际分工的调整、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其发展变化主要体现为补齐供给短板,不断提高满足市场新需求的能力。为此,应坚持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做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并重,依托创新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性产品、以5G为代表的创新性互联网技术、以新金融新媒体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成为我国以创新驱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特别是我国在5G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5G到物联网,再到汽车自动驾驶、万物互联,可以预见,新产品、新技术会加速产业化,释放日益强劲的带动力,拓展更多未知空间、生成更多崭新业态,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生机勃勃的部分。 摘自宋光茂、韩保江《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人民日报}2020年2月4日) 材料3 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根基,我们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为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摘自刘江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红旗文稿)72019年第20期)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1,如何理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结合材料2,说明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3)结合材料3,如何理解“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根基,我们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摘自习近平《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2020年1月1日) 材料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摘编自: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019年4月22日) 材料3 习近平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抓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城乡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自:习近平参加内蒙代表团审议(2020年5月22日)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1、材料2,说明应如何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2)如何理解材料3所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3)分析材料3反映的新发展理念。
多选题习近平形象地说,这就像“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
A.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B.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C.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D.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任何理论都钟情于伟大的实践样本,任何理论家都眷恋实践的热土,唯有伟大的实践才能孕育伟大的理论,才能孕育伟大的理论家。真正的理论家从来不会空中盖楼阁,伟大的理论总是背靠伟大的实践,以精深的思想表征时代、引领时代。21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故事发生在哪里,世界社会主义的中心转移到哪里,那里就是马克思主义最钟情的研究样本,那里就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心重镇,那个国家的共产党就是引领世界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先进政党,那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最新形态就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形态。展望21世纪,我们有理由认为,世界上最精彩的故事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在中国,世界上最伟大的实践样本已经并将继续是中国样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完全能够胜任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完全有理由冠名“世纪”的称号,称之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摘自何毅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习时报》2020年6月15日)
材料2
党的十九大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历史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摘自秋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保证》(《求是》2020年3月15日)
材料3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述。《纲要》内容丰富、结构严整,鲜明地提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摘自侯勇《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光明日报》2020年3月16日)
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材料1所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依据?
(2)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和宪法的意义。
(3)如何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材料1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任何理论都钟情于伟大的实践样本,任何理论家都眷恋实践的热土,唯有伟大的实践才能孕育伟大的理论,才能孕育伟大的理论家。真正的理论家从来不会空中盖楼阁,伟大的理论总是背靠伟大的实践,以精深的思想表征时代、引领时代。21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故事发生在哪里,世界社会主义的中心转移到哪里,那里就是马克思主义最钟情的研究样本,那里就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心重镇,那个国家的共产党就是引领世界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先进政党,那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最新形态就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形态。展望21世纪,我们有理由认为,世界上最精彩的故事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在中国,世界上最伟大的实践样本已经并将继续是中国样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完全能够胜任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完全有理由冠名“世纪”的称号,称之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摘自何毅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习时报》2020年6月15日)
材料2
党的十九大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历史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摘自秋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保证》(《求是》2020年3月15日)
材料3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述。《纲要》内容丰富、结构严整,鲜明地提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摘自侯勇《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光明日报》2020年3月16日)
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材料1所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依据?
(2)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和宪法的意义。
(3)如何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这些重要论述,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摘自宋光茂、韩保江《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人民日报》2020年2月4日)
材料2
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顺应科技进步的潮流、国际分工的调整、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其发展变化主要体现为补齐供给短板,不断提高满足市场新需求的能力。为此,应坚持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做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并重,依托创新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性产品、以5G为代表的创新性互联网技术、以新金融新媒体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成为我国以创新驱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特别是我国在5G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5G到物联网,再到汽车自动驾驶、万物互联,可以预见,新产品、新技术会加速产业化,释放日益强劲的带动力,拓展更多未知空间、生成更多崭新业态,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生机勃勃的部分。
摘自宋光茂、韩保江《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人民日报}2020年2月4日)
材料3
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根基,我们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为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摘自刘江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红旗文稿)72019年第20期)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1,如何理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结合材料2,说明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3)结合材料3,如何理解“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根基,我们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材料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这些重要论述,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摘自宋光茂、韩保江《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人民日报》2020年2月4日)
材料2
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顺应科技进步的潮流、国际分工的调整、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其发展变化主要体现为补齐供给短板,不断提高满足市场新需求的能力。为此,应坚持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做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并重,依托创新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性产品、以5G为代表的创新性互联网技术、以新金融新媒体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成为我国以创新驱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特别是我国在5G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5G到物联网,再到汽车自动驾驶、万物互联,可以预见,新产品、新技术会加速产业化,释放日益强劲的带动力,拓展更多未知空间、生成更多崭新业态,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生机勃勃的部分。
摘自宋光茂、韩保江《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人民日报}2020年2月4日)
材料3
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根基,我们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为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摘自刘江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红旗文稿)72019年第20期)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1,如何理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结合材料2,说明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3)结合材料3,如何理解“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根基,我们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摘自习近平《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2020年1月1日)
材料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摘编自: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019年4月22日)
材料3
习近平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抓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城乡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自:习近平参加内蒙代表团审议(2020年5月22日)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1、材料2,说明应如何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2)如何理解材料3所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3)分析材料3反映的新发展理念。
材料1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摘自习近平《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2020年1月1日)
材料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摘编自: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019年4月22日)
材料3
习近平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抓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城乡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自:习近平参加内蒙代表团审议(2020年5月22日)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1、材料2,说明应如何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2)如何理解材料3所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3)分析材料3反映的新发展理念。
题目解答
答案
参考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