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首选药物是()。A. 慢心律B. 普罗帕酮(心律平)C. 奎尼丁D. β受体阻滞剂E. 钙拮抗剂
[单选]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首选药物是()。
A. 慢心律
B. 普罗帕酮(心律平)
C. 奎尼丁
D. β受体阻滞剂
E. 钙拮抗剂
题目解答
答案
D. β受体阻滞剂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心肌梗死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药物治疗选择,需结合病理生理特点及药物作用机制进行判断。
解题核心思路:
- 明确患者特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心肌瘢痕,心功能可能受损,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增加猝死风险。
- 药物选择原则:需优先考虑既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又能改善长期预后的药物。
- 关键知识点:β受体阻滞剂在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中具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能减少心律失常相关死亡。
破题关键点:
- 排除I类抗心律失常药(如A、B、C选项):这类药物可能增加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死亡风险。
- 钙拮抗剂(E选项)对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有限。
- β受体阻滞剂(D选项)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减少心肌耗氧,是心肌梗死后患者的首选用药。
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选择:
-
I类抗心律失常药(如美西律、普罗帕酮、奎尼丁):
- 机制: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或阻滞钠通道。
- 风险:可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速),尤其在心肌梗死后患者中死亡风险增加。
- 结论:不作为首选。
-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 机制: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心肌耗氧,稳定瘢痕区域电活动。
- 循证医学: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律失常相关死亡率。
- 结论:首选用药,尤其适用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
-
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
- 机制: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对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有限。
- 结论:不推荐用于本题情境。
最终选择:β受体阻滞剂(D选项)能有效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同时改善长期预后,是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