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男,70岁,高热、咳嗽、咳痰3周,治疗期间出现皮肤青紫,咯血,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肢端湿冷,少尿,血压70/40mmHg。血培养:阴性杆菌生长。血常规:白细胞13.6×10 /L,血小板50×10 /L。尿常规潜血(+)。APTT延长,FDP升高1.[单选题]终止其病理过程,重建凝血_抗凝平衡的措施是A.低分子右旋糖酐B.升压药维持治疗C.大量输注新鲜血浆D.肝素治疗E.尿激酶溶栓治疗2.[单选题]该患者的诊断应是A.过敏性紫癜B.DICC.急性白血病D.急性肺水肿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单选题]该患者升压药效果不佳的原因是A.原发性耐药B.血阴性杆菌生长C.广泛微血管血栓形成D.失血不止E.以上都是
男,70岁,高热、咳嗽、咳痰3周,治疗期间出现皮肤青紫,咯血,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肢端湿冷,少尿,血压70/40mmHg。血培养:阴性杆菌生长。血常规:白细胞1
3.6×10 /L,血小板50×10 /L。尿常规潜血(+)。APTT延长,FDP升高
1.[单选题]终止其病理过程,重建凝血_抗凝平衡的措施是
A.低分子右旋糖酐
B.升压药维持治疗
C.大量输注新鲜血浆
D.肝素治疗
E.尿激酶溶栓治疗
2.[单选题]该患者的诊断应是A.过敏性紫癜B.DICC.急性白血病D.急性肺水肿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单选题]该患者升压药效果不佳的原因是A.原发性耐药B.血阴性杆菌生长C.广泛微血管血栓形成D.失血不止E.以上都是
3.6×10 /L,血小板50×10 /L。尿常规潜血(+)。APTT延长,FDP升高
1.[单选题]终止其病理过程,重建凝血_抗凝平衡的措施是
A.低分子右旋糖酐
B.升压药维持治疗
C.大量输注新鲜血浆
D.肝素治疗
E.尿激酶溶栓治疗
2.[单选题]该患者的诊断应是A.过敏性紫癜B.DICC.急性白血病D.急性肺水肿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单选题]该患者升压药效果不佳的原因是A.原发性耐药B.血阴性杆菌生长C.广泛微血管血栓形成D.失血不止E.以上都是
题目解答
答案
D,B,C
解析
核心知识点:本题围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与治疗展开,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
- 关键诊断依据:患者出现多器官出血(咯血、紫癜、血尿)、凝血功能异常(APTT延长、FDP升高)、血小板减少,结合感染病史(高热、血培养阳性),高度提示DIC。
- 治疗原则:DIC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肝素用于早期抗凝,补充凝血因子用于消耗性低凝期,需注意排除其他继发原因(如感染)。
- 升压药效果差的机制:DIC时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单纯升压无法改善微循环。
第1题
关键思路:DIC的治疗需重建凝血-抗凝平衡。
- 肝素(选项D)通过抗凝作用抑制凝血瀑布,适用于高凝期或早期;
- 新鲜血浆(选项C)补充凝血因子,适用于消耗性低凝期;
- 题干中患者存在FDP升高(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提示需优先抗凝,而非直接补充凝血因子。
答案:D
第2题
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出血(咯血、紫癜、血尿)、器官功能障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
-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50×10⁹/L)、APTT延长、FDP升高;
- 感染诱因:血培养阴性杆菌生长(提示败血症)。
排除其他选项: - 过敏性紫癜无感染病史;
- 急性白血病血常规异常更明显;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无多器官出血和凝血功能异常。
答案:B
第3题
机制分析:
- DIC时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导致微循环障碍,升压药无法改善组织灌注;
- 血阴性杆菌生长(选项B)是DIC的诱因,但非直接原因;
- 失血不止(选项D)可能加重休克,但非升压药无效的主因。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