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40分)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40分)
题目解答
答案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也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该理论是在批判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理论产生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经济衰退和大规模失业现象。凯恩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经济理论,其货币需求理论是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释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以及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
主要内容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出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 交易动机
-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进行日常交易而持有货币的动机。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往往不是同时进行的,为了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人们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 凯恩斯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的水平,收入越高,交易规模越大,为应付日常交易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多,所以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 预防动机
- 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支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未来是不确定的,人们为了预防诸如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以作备用。
- 预防性货币需求也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收入越高,用于预防意外事件的货币储备也会越多,它同样是收入的增函数。
- 投机动机
-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凯恩斯假设人们可以以两种形式来持有财富:货币和债券。货币是一种流动性强但没有收益的资产,债券则是一种有收益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
- 人们对未来利率变动的预期是不确定的,当人们预期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时,就会卖出债券而持有货币,以便在债券价格下跌后再买入;反之,当人们预期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时,就会用货币购买债券,以便在债券价格上升后卖出获利。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变动关系,利率越高,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少;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多。
函数表达式
凯恩斯将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合并在一起,用$L_1$表示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它是收入$Y$的函数,即$L_1 = L_1(Y)$,且$\frac{dL_1}{dY}>0$;用$L_2$表示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它是利率$r$的函数,即$L_2 = L_2(r)$,且$\frac{dL_2}{dr}<0$。 则总的货币需求$L$为:$L = L_1(Y)+L_2(r)$
理论特点
- 引入了投机性货币需求:凯恩斯的理论突破了传统货币数量论只考虑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局限,强调了投机性货币需求的重要性,并认为利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这是其理论的一大创新。
- 强调不确定性和预期的作用: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存在是基于人们对未来利率变动的预期,而预期是不确定的,这使得货币需求具有不稳定性。
政策含义
- 否定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物价水平。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不稳定的,因为投机性货币需求会随着利率的变化而波动,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 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货币需求与利率相关,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总需求。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稳定物价。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学者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