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 ) A.a、b、c B.c、a、b C.c、b、a D.b、a、c 9.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与④两处运费的差异主要由土地成本不同造成的 B.交通通达度是影响①和②两处土地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 C.距城市中心距离远近对劳动力成本影响最小 D.该城市东侧交通能达度比其他方向都要高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很多,劳动力和科技是两个重要因素。读图2(上右图)完成: 10.下列工业部门和①最相符的是 ( ) A.电子装配工业 B.钢铁工业 C.航空航天工业 D.服装鞋帽工业 11.和北方的甜菜制糖和南方的甘蔗制糖业最相符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2.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投入的变化,工业部门④的发展趋势是 ( ) A.④→①→② B.④→②→③ C.④→③→① D.④→①→③ 下图(图3)是某山地海拔与植物生长量、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太阳辐射量的关系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植物生长量、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及年平均气温,数值从左至右是由小到大。回答:高度(米)-|||-甲-|||-乙-|||-b d 丙-|||-丁 13.图中abcd曲线与其相关的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 A.a—年降水量 B.b—植物生长量 C.c—年平均气温 D.d—年太阳辐射量 14.使c曲线在丙处附近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面状况 B.大气环流 C.降水量 D.坡度 15.如果此山为我国西部高山,与甲、乙、丙相比,丁处交通便捷、城镇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平坦 ②人口众多,工农业较发达 ③水源充足 ④昼夜温差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图4)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省份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回答:高度(米)-|||-甲-|||-乙-|||-b d 丙-|||-丁 16.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 A.棉花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17.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相比,M省该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因素是 ( ) A.海拔高,年温差大 B.睛天较多,太阳辐射强 C.日照时间长,温度高 D.南部河谷地区雨热同期 18.在该农作物收获期内N省最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 ( ) A.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 B.台风肆虐 C.寒潮频繁来袭 D.受副高明控制下的伏旱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如图5)。完成下列问题。高度(米)-|||-甲-|||-乙-|||-b d 丙-|||-丁19.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叙述不合适的是 ( ) A.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C.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D.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0.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工农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加快海南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建设 B.宁夏农业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 C.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最丰富的地区 D.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21.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周边的农村也发生了变化。材料一中甲图是安徽某地种植业播种面积变化,乙图是该地种植业产值结构变化,两图中A都代表1999年情况,B都代表2007年情况。据图分析:(15分) 材料一(图6)安徽某地播种面积和产值结构图 高度(米)-|||-甲-|||-乙-|||-b d 丙-|||-丁(1)2007年,该地蔬菜播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2分) ( ) A.30% B.40% C.50% D.60% (2)近8年来,该地土地利用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材料二(图7)我国11个省(黑、吉、辽、冀、豫、苏、皖、赣、湘、鄂)耕地及粮食生产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比图高度(米)-|||-甲-|||-乙-|||-b d 丙-|||-丁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粮食生产的布局特点是 ,(2分)不属于这种布局优点的是 (2分) A.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B.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C.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D.有昨于农药和化肥的集中高效的使用 材料三 2008年4月16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7年《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上年度末净减少了61.01万亩,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4)面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分析回答:为确保耕地红线(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3分)22.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9分)高度(米)-|||-甲-|||-乙-|||-b d 丙-|||-丁 (1)印度与中国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两国的资源环境有何相同之处?(4分)(2)日本属完全低安全度国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基础明显脆弱。为确保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请提出相关建议。(3分)23.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根 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4分) 材料一高度(米)-|||-甲-|||-乙-|||-b d 丙-|||-丁 材料二 在20世纪80年代,90%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在沿海地区。在90年代,这个指标略有改善,但基本状况并没有明显变化。截止到2002年底,外商在华累计投资中,在86%的资金投在东部沿海地区,仅有14%的资金投向中西部。 (1)简述1980~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外资直接投资累计量占世界比重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2)根据材料,分析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落后的主要原因。(12分)(3)2008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三角积极推进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简述“双转移”对安徽的影响。(6分)2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高度(米)-|||-甲-|||-乙-|||-b d 丙-|||-丁 (1)图中所示铁路线是 。(2分) (2)力中甲城镇当初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该地区冬季城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6分) (3)乙地区荒漠化较严重,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4分)
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 ) A.a、b、c B.c、a、b C.c、b、a D.b、a、c 9.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与④两处运费的差异主要由土地成本不同造成的 B.交通通达度是影响①和②两处土地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 C.距城市中心距离远近对劳动力成本影响最小 D.该城市东侧交通能达度比其他方向都要高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很多,劳动力和科技是两个重要因素。读图2(上右图)完成: 10.下列工业部门和①最相符的是 ( ) A.电子装配工业 B.钢铁工业 C.航空航天工业 D.服装鞋帽工业 11.和北方的甜菜制糖和南方的甘蔗制糖业最相符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2.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投入的变化,工业部门④的发展趋势是 ( ) A.④→①→② B.④→②→③ C.④→③→① D.④→①→③ 下图(图3)是某山地海拔与植物生长量、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太阳辐射量的关系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植物生长量、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及年平均气温,数值从左至右是由小到大。回答:



19.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叙述不合适的是 ( ) A.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C.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D.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0.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工农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加快海南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建设 B.宁夏农业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 C.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最丰富的地区 D.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21.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周边的农村也发生了变化。材料一中甲图是安徽某地种植业播种面积变化,乙图是该地种植业产值结构变化,两图中A都代表1999年情况,B都代表2007年情况。据图分析:(15分) 材料一(图6)安徽某地播种面积和产值结构图 

(1)2007年,该地蔬菜播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2分) ( ) A.30% B.40% C.50% D.60% (2)近8年来,该地土地利用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二(图7)我国11个省(黑、吉、辽、冀、豫、苏、皖、赣、湘、鄂)耕地及粮食生产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比图

22.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9分)

(2)日本属完全低安全度国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基础明显脆弱。为确保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请提出相关建议。(3分)
23.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根 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4分) 材料一

(2)根据材料,分析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落后的主要原因。(12分)
(3)2008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三角积极推进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简述“双转移”对安徽的影响。(6分)
2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题目解答
答案
参考答案
1—3 ADD
4—6CAC(美、加、澳等国皆是地广人稀的国度) 7.D(如我国仿效美、加等国城市扩容模式,势必造成城区扩大,占用郊区耕地) 8.B 9.C(abc分别对应运输、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曲线) 10.C(①代表的工业部门科技投入多,属于技术密集型) 11.B(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地是四个地点中科技和劳动力投入所占的比重都最小的地点,说明技术含量和劳动力成本都较低,所以最宜优先考虑靠原料产地。) 12.C(目前③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区域产业不断升级,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科技含量不断上升。) 13.C 14.C 15.A(a太阳辐射 b降水量c平均气温 d植物生长量) 16.D 17.B 18.A 根据农时可判断为小麦,6月中旬有梅雨。 19.A 20.B 21.(15分) (1)B(2分) (2)减少了粮食播种面积,扩大了蔬菜种植面积。原因:1交通和城市发展,市场需求增大; 2.地价上涨,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高于粮食种植; 3.政策指引和扶持,科技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其他合理即可)(6分) (3)分布集中 A(4分) (4)禁止盲目扩大建筑用地(或合理规划建筑用地);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少受灾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开展工矿建设中的土地复垦工作;节约和集约用地;加强土地管理,完善法律法规,构建保障和促进耕地科学发展的新机制。(3分,一点一分,两点满分) 22.(9分) (1)森林覆盖面积过低,水资源总量少,环境恶化,人口增长过快(4分) (2)国内资源贫乏,严重依赖于国际资源环境市场(2分) (3)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态环境(3分) 23.(24分) (1)相同点:都处于持续增长的状况。不同点:1992年前中国进出口量比重大于外资在中国的投资量比重,1992年后情况相反;外资直接投资在90年氏增长较快,进出口总额则是在近年来的增长较快。(6分) (2)①政策因素。中西部改革开放的时间较晚。②地理位置。沿海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加工贸易型外商投资企业很理想。③自然条件。中西部的自然条件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西部,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发展经济的条件远远差于东部地区。④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通讯设施落后,城市环境差,对外资的吸引力较弱。⑤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中西部以资源型产业、重化工业和大型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中西部地区对外商缺乏吸引力,是中、西部吸引外资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12分) (3)①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②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③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④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⑤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资金和技术;⑥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任意3点得6分,合理即可得分)。 24.(12分) (1)兰新线 (2)河流(水源)冬春季节气温低,取暖用煤量大,粉尘排放多;多风沙天气,悬浮颗粒物质多;地处河谷,易形成逆温,污染物不易扩散 (3)地处内陆,降水少,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强烈;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