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练习。1.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1)“满意”本来是形容人的,在这句话中形容 。(2)请你仿照这句话,把月亮当作人来写一句话。 2.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1)这句话中连用四个“走过”说明了我们 。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话未说完 B.表示列举的省略)。(2)请你仿照这句话的写法,补写下面的句子。秋天来了,小燕子飞过 ,飞过 ,飞过 ,飞过 ⋅⋅⋅⋅⋅⋅3.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1)这句话把稻田说成是 ,是运用了 (A.比喻 B.拟人 C.夸张)的修辞手法。(2)请运用这一修辞手法改写下面的句子。一轮圆月升上了天空。
句子练习。
1.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1)“满意”本来是形容人的,在这句话中形容 。
(2)请你仿照这句话,把月亮当作人来写一句话。
2.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1)这句话中连用四个“走过”说明了我们 。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话未说完 B.表示列举的省略)。
(2)请你仿照这句话的写法,补写下面的句子。
秋天来了,小燕子飞过 ,飞过 ,飞过 ,飞过 ⋅⋅⋅⋅⋅⋅
3.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1)这句话把稻田说成是 ,是运用了 (A.比喻 B.拟人 C.夸张)的修辞手法。
(2)请运用这一修辞手法改写下面的句子。
一轮圆月升上了天空。
题目解答
答案
【关键点提示】
1.(1)根据句意分析,“响着”的是“沟水”,据此分析。
(2)例句中借“沟水”来表现月亮,“满意”是拟人的写法,据此可另选一景,用拟人的手法来仿写。
2.(1)“溪岸”“石拱桥”“果园”“庄稼地和菜地”都是“走过”的地方,据此从走过的地方的数量的多少进行分析。
(2)仿照例句中列举的地方,填写燕子可能飞过的地方。
3.(1)根据关键词“像”及后面的内容分析。
(2)例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将“圆月”喻为“玉盘”,据此仿写。
【答案】
1.(1)沟水 (2)示例:溪水潺潺,惬意的流淌在小河里。
2.(1)走过的地方多 B
(2)示例:金黄的稻田 高高的山岗 平静的湖面 奔腾的江河
3.(1)银毯 A
(2)示例:一轮玉盘似的圆月升上了天空。
解析
- 拟人手法的运用:通过将无生命的物体赋予人的动作或情感,增强画面的生动性。
- 排比句的结构特点:连用相同动词突出动作的连续性,省略号表示未尽的列举。
- 比喻修辞的识别与改写:通过关键词“像”判断比喻,并学会用具体意象替换抽象描述。
1.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1) “满意”形容的对象
关键点:句子的主语是“沟水”,“满意”修饰的是“沟水的响声”。
答案:沟水。
(2) 仿写拟人句
步骤:
- 选择对象:以月亮为中心,赋予人的动作(如“洒落”“轻声细语”)。
- 模仿结构:保持“动作+情感”的拟人化表达。
示例:月亮温柔地洒下银辉,轻声细语地抚摸着大地。
2.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
(1) 连用“走过”的作用与省略号用法
关键点:
- 动作连续性:连用“走过”说明经过多个地点。
- 省略号作用:表示列举未尽(选B)。
答案:走过的地方多;B。
(2) 仿写排比句
步骤:
- 保持“飞过”结构,补充不同场景。
- 画面连贯性:选择秋天典型的景物(如稻田、山岗、湖面)。
示例:金黄的稻田→高高的山岗→平静的湖面→奔腾的江河。
3. 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1) 修辞手法判断
关键点:
- 比喻标志词:“像”直接提示修辞类型。
- 本体与喻体:稻田→银毯。
答案:银毯;A。
(2) 改写比喻句
步骤:
- 替换意象:将“圆月”比作“玉盘”“明镜”等。
- 保持句式:保留“升上了天空”的结构。
示例:一轮玉盘似的圆月升上了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