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患者,男,7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5mg 1次/日,血压控制良好。近期患者因考虑结核性胸腔积液可能性大,行诊 断性抗结核治疗,予口服抗结核药物:利福平胶囊0.45g 1次/日,异烟肼片0.3 1 次/日,吡嗪酰胺片0.5g 2次/日,乙胺丁醇片0.75 1次/日。服用抗结核药物后, 患者血压明显升高,波动于 150-190/90-130mmHg,是以下哪种抗结核药物导致 该患者血压波动( )A. 利福平胶囊B. 异烟肼片C. 吡嗪酰胺片D. 乙胺丁醇E. 利福平胶囊+异烟肼片
患者,男,7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5mg 1次/日,血压控制良好。近期患者因考虑结核性胸腔积液可能性大,行诊 断性抗结核治疗,予口服抗结核药物:利福平胶囊0.45g 1次/日,异烟肼片0.3 1 次/日,吡嗪酰胺片0.5g 2次/日,乙胺丁醇片0.75 1次/日。服用抗结核药物后, 患者血压明显升高,波动于 150-190/90-130mmHg,是以下哪种抗结核药物导致 该患者血压波动( )
A. 利福平胶囊
B. 异烟肼片
C. 吡嗪酰胺片
D. 乙胺丁醇
E. 利福平胶囊+异烟肼片
题目解答
答案
A. 利福平胶囊
解析
本题考查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核心思路在于识别不同抗结核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并结合患者原有高血压用药情况,分析血压升高的原因。关键点在于:
- 利福平是强肝酶诱导剂,会加速其他药物(如氨氯地平)的代谢,导致降压效果减弱;
- 患者血压波动发生在开始抗结核治疗后,需排除抗结核药物直接或间接影响血压的可能。
药物相互作用分析
- 利福平通过诱导肝酶(CYP3A4),加速氨氯地平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下降,降压作用减弱,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 其他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的常见副作用不直接导致血压显著波动。
选项排除
- 异烟肼主要引起周围神经炎,吡嗪酰胺导致肝功能异常和高尿酸血症,乙胺丁醇引发视神经炎,均与血压无关。
- 利福平通过肝酶诱导作用,间接破坏血压控制,是血压升高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