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患者,男性,62岁,发现甲状腺右叶结节2个月。超声检查示:甲状腺右叶可见一大小约1.5(cm) times 1.2(c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内可见细小钙化灶,周边可见血流信号。该患者手术后,超声复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怀疑转移,此时可行()A. 再次手术切除淋巴结B. 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C. 放疗D. 观察随访
患者,男性,62岁,发现甲状腺右叶结节2个月。超声检查示:甲状腺右叶可见一大小约$1.5\text{cm} \times 1.2\text{c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内可见细小钙化灶,周边可见血流信号。该患者手术后,超声复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怀疑转移,此时可行() A. 再次手术切除淋巴结 B. 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 C. 放疗 D. 观察随访
题目解答
答案
我们来逐步分析这道题目。
### 一、题目信息梳理:
- 患者:62岁男性
- 病史:发现甲状腺右叶结节2个月
- 超声表现(提示恶性可能):
- 大小:1.5 cm × 1.2 cm
- 低回声
- 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 内有细小钙化灶(微钙化,是乳头状癌的典型表现)
- 周边有血流信号
这些超声特征高度提示**甲状腺癌**,尤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能。
- 患者已经**手术后**(说明已行甲状腺部分或全部切除)
- 术后复查超声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怀疑**转移**
现在问题是: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
### 二、选项分析:
**A. 再次手术切除淋巴结**
- 虽然甲状腺癌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时,手术清扫是治疗手段之一,但**在未明确病理诊断前,不应贸然再次手术**。
- 盲目切除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如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
- 所以应**先明确是否真的是转移**,再决定是否手术。
→ **不首选,排除**
---
**B. 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
- 这是目前**最合理、最推荐的下一步措施**。
-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B)可以:
- 明确淋巴结是否为转移性癌
- 特别是结合甲状腺癌术后,若原发灶为乳头状癌,可通过穿刺查到特征性细胞或检测Tg(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来判断是否为甲状腺癌转移
- 是一种**微创、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
- 明确诊断后,才能决定后续治疗(如再次手术、放疗、碘-131治疗等)
→ **是当前最合适的处理方式**
---
**C. 放疗**
- 放疗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如乳头状癌)中**不是首选治疗**。
- 通常用于:
- 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病灶
- 远处转移或复发且不摄碘的患者
- 在未确诊淋巴结是否转移前,更不应直接放疗
→ **不恰当,排除**
---
**D. 观察随访**
- 对于低风险结节或微小病变可观察,但本例:
- 原发结节已有恶性超声特征
- 已手术,说明已诊断为癌或高度怀疑癌
- 术后出现可疑淋巴结肿大,怀疑转移
- 此时应**积极明确诊断**,而不是被动观察
- 观察可能延误治疗
→ **不推荐,排除**
---
### 三、结论:
在甲状腺癌术后发现可疑淋巴结转移时,**首选应是通过病理学手段明确诊断**,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标准流程。
---
### 正确答案:**B. 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
---
✅ **答案:\boxed{B}**
解析
本题考查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与术后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处理原则。关键点在于:
- 甲状腺癌的超声特征: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微钙化、血流信号等提示恶性可能。
- 术后淋巴结肿大的处理:需明确是否为转移,病理学诊断是关键。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FNAB)是安全、微创、准确的诊断方法,可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选项分析
A. 再次手术切除淋巴结
- 风险高:可能损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等。
- 未明确诊断前手术:缺乏病理依据,存在误诊风险。
- 结论:非首选方案。
B. 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
- 核心作用:明确淋巴结是否转移。
- 优势:
- 微创:并发症少。
- 精准:超声引导提高穿刺准确性。
- 指导治疗:若确诊转移,可进一步选择手术、碘-131治疗等。
- 结论:最合理的选择。
C. 放疗
- 适用范围:分化型甲状腺癌仅在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时考虑。
- 未确诊前放疗:可能延误治疗或造成放射损伤。
- 结论:不恰当。
D. 观察随访
- 风险:甲状腺癌转移需及时处理,观察可能延误病情。
- 结论: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