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现场拌制混凝土,发现粘聚性不好时最可行的改善措施为()A. 适当加大砂率B. 加水泥浆(W/C不变)C. 加大水泥用量D. 加CaSO4
现场拌制混凝土,发现粘聚性不好时最可行的改善措施为()
A. 适当加大砂率
B. 加水泥浆(W/C不变)
C. 加大水泥用量
D. 加CaSO4
题目解答
答案
A. 适当加大砂率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粘聚性)及其影响因素,重点在于理解不同材料比例对混凝土性能的作用。
解题核心思路:
粘聚性不良通常因骨料间摩擦阻力不足或水泥浆量不够导致。砂率(砂占骨料总量的比例)直接影响骨料的级配和水泥浆的包裹效果。适当提高砂率可增加骨料表面的接触面积,使水泥浆更均匀地包裹骨料,从而改善粘聚性。
破题关键点:
- 砂率过低会导致骨料空隙大,水泥浆难以充分填充,粘聚性差。
- 现场操作可行性:调整砂率较易实施,而调整水泥浆或水泥用量可能涉及更复杂的计量或成本问题。
选项分析:
-
选项A(适当加大砂率)
增加砂率能优化骨料级配,使砂更充分地填充石子空隙,增强骨料间的摩擦力,同时提高水泥浆包裹骨料的效果,直接改善粘聚性。
关键点:砂率调整是改善粘聚性的最直接且经济的措施。 -
选项B(加水泥浆,W/C不变)
虽然增加水泥浆量可提升粘聚性,但需同时增加水和水泥的用量,可能导致成本上升。此外,现场操作中调整水泥浆比例较砂率更复杂。 -
选项C(加大水泥用量)
单纯增加水泥用量会提高水泥浆总量,但若砂率未调整,骨料间的摩擦阻力仍不足,粘聚性改善有限,且可能引发收缩增大等负面影响。 -
选项D(加CaSO₄)
硫酸钙(如石膏)通常作为缓凝剂或调凝剂,与粘聚性无直接关系,无法有效解决离析问题。
结论:选项A通过优化骨料结构,以最低成本实现粘聚性提升,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