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的形象、提示深刻的主题以及创设完整的结构等,并应当具有独立欣赏(阅读)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二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为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戏剧文学就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戏剧演出有舞台条件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因此,剧本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变换不能过于频繁,戏剧情节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剧本的分幕、分场正是它的集中性的具体表现。所谓“一幕”,指的是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的段落;所谓“一场”,指的是大的段落中空间的变换或时间的间隔。戏剧文学不像小说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必须突出主要事件,而把次要的推到幕后。 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之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例如:《变脸》中驾舟的动作就是虚拟的,这时的舞台就是虚拟的一片水面。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并且要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因此,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戏剧就要求表现得更集中、更突出。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戏剧文学总是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 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有它一定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来说,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4个部分。开端起着介绍人物关东和揭示矛盾冲突的作用。开端“开”得好,就能逐步展开矛盾,紧紧地吸引观众。发展是指矛盾冲突进一步向前发展。情节发展往往是波澜起伏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断掀起波澜,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高潮是矛盾冲突发展到了顶点,并出现急剧转化的局面,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剧本的中心思想在这一阶段都得到充分的表现。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一般矛盾冲突会得到解决。有的多幕剧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结尾之后还有尾声。序幕用来介绍时代背景、人物来历和剧情发展的原因;尾声往往与序幕相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提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第三,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在戏剧演出的综合性整体中,剧本虽然是基础,但居于中心地位的却是演员的表演。演员扮演角色的基本手段是语言和动作。小说中语言的主要功能是叙述和描写,而“剧中人物之所以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高尔基)。在戏剧文学中,故事的发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剧作家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和态度,一般都依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因此,戏剧文学语言的特点,一是要求高度的个性化和充分的表现力;二是要求精练、含蓄、便于激发人们的想象;三是要求明朗动听,朗朗上口,清亮入耳。《变脸》《枣儿》的语言都有这样一些特点,因此,水上漂、狗娃、老人和孩子等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都十分鲜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为什么说戏剧是综合的舞台艺术?剧本在戏剧中起着怎样的作用?2.请写出戏剧文学的两重性。(1)第一重:(2)第二重:3.作者说:“戏剧文学不像小说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必须突出主要事件,临把次要的推到幕后。”请你以《枣儿》为例证明这种观点。4.作者对“高潮”的论述是十分精辟的。请你以文章为例,说明什么情节是矛盾冲突的“顶点”,如何出现“急剧转化”,主要人物和中心思想在这一段如何“得到充分的表现”。5.关于戏剧的语言的要求,哪一方面是最主要的?为什么?6.从全文看,选文谈了戏剧哪几方面的问题。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的形象、提示深刻的主题以及创设完整的结构等,并应当具有独立欣赏(阅读)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二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为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戏剧文学就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戏剧演出有舞台条件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因此,剧本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变换不能过于频繁,戏剧情节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剧本的分幕、分场正是它的集中性的具体表现。所谓“一幕”,指的是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的段落;所谓“一场”,指的是大的段落中空间的变换或时间的间隔。戏剧文学不像小说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必须突出主要事件,而把次要的推到幕后。
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之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例如:《变脸》中驾舟的动作就是虚拟的,这时的舞台就是虚拟的一片水面。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并且要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因此,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戏剧就要求表现得更集中、更突出。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戏剧文学总是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
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有它一定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来说,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4个部分。开端起着介绍人物关东和揭示矛盾冲突的作用。开端“开”得好,就能逐步展开矛盾,紧紧地吸引观众。发展是指矛盾冲突进一步向前发展。情节发展往往是波澜起伏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断掀起波澜,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高潮是矛盾冲突发展到了顶点,并出现急剧转化的局面,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剧本的中心思想在这一阶段都得到充分的表现。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一般矛盾冲突会得到解决。有的多幕剧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结尾之后还有尾声。序幕用来介绍时代背景、人物来历和剧情发展的原因;尾声往往与序幕相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提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第三,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在戏剧演出的综合性整体中,剧本虽然是基础,但居于中心地位的却是演员的表演。演员扮演角色的基本手段是语言和动作。小说中语言的主要功能是叙述和描写,而“剧中人物之所以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高尔基)。在戏剧文学中,故事的发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剧作家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和态度,一般都依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因此,戏剧文学语言的特点,一是要求高度的个性化和充分的表现力;二是要求精练、含蓄、便于激发人们的想象;三是要求明朗动听,朗朗上口,清亮入耳。《变脸》《枣儿》的语言都有这样一些特点,因此,水上漂、狗娃、老人和孩子等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都十分鲜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为什么说戏剧是综合的舞台艺术?剧本在戏剧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2.请写出戏剧文学的两重性。
(1)第一重:
(2)第二重:
3.作者说:“戏剧文学不像小说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必须突出主要事件,临把次要的推到幕后。”请你以《枣儿》为例证明这种观点。
4.作者对“高潮”的论述是十分精辟的。请你以文章为例,说明什么情节是矛盾冲突的“顶点”,如何出现“急剧转化”,主要人物和中心思想在这一段如何“得到充分的表现”。
5.关于戏剧的语言的要求,哪一方面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6.从全文看,选文谈了戏剧哪几方面的问题。
题目解答
答案
1.因为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作用: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1)戏剧文学具备叙事文学的共同要求。
(2)只有通过演出才能显示价值,因而受到舞台的制约。
3.主要事件:老人不让小孩走,想用交谈排遣孤独与痛苦。次要事件:老人和枣儿的分离、小孩子和父亲的分离全置于幕后。
4.夏洛克坚决要求按约割肉与鲍两娅没计惩罚夏洛克是矛盾冲突的“顶点”。当鲍西娅允许夏洛克割肉而不允许流一滴血时,剧情“急剧转化”。夏洛克的刻毒残忍、安东尼奥的仁爱无畏、鲍西娅的聪明机智都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5.高度的个性化和充分的表现力是主要的。因为它是构成矛盾冲突、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手段。
6.两方面:一是戏剧的基本知识;二是戏剧文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