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女性,55岁,绝经5年。跌倒后发生髋部骨折,DXA测定骨密度T值为-2.8,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针对该患者正确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是()A. 阿仑膦酸钠口服B. 降钙素肌肉注射C. 性激素口服D. 碳酸钙口服E. 地舒单抗皮下注射
女性,55岁,绝经5年。跌倒后发生髋部骨折,DXA测定骨密度T值为-2.8,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针对该患者正确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是() A. 阿仑膦酸钠口服 B. 降钙素肌肉注射 C. 性激素口服 D. 碳酸钙口服 E. 地舒单抗皮下注射
题目解答
答案
针对该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正确答案为 **E. 地舒单抗皮下注射 **。以下是具体分析:
### **关键分析**
1. **患者背景与风险评估**
患者为55岁绝经后女性,髋部骨折(高风险骨折部位),骨密度T值为-2.8(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属于**高骨折风险人群**。根据指南,此类患者需选择强效抗骨吸收药物以降低再骨折风险。
2. **选项分析**
- **A. 阿仑膦酸钠口服**
阿仑膦酸钠是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骨吸收,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但其需严格口服(空腹、大量水送服),且对已发生髋部骨折的高风险患者,地舒单抗的疗效可能更优。
- **B. 降钙素肌肉注射**
降钙素主要用于缓解骨痛,对骨折风险的降低作用有限,且长期使用效果下降,通常不作为高风险患者的首选。
- **C. 性激素口服**
性激素(如雌激素)可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但需严格评估禁忌证(如乳腺癌、血栓风险),且患者已绝经5年,非早期绝经期,风险收益比可能较低。
- **D. 碳酸钙口服**
碳酸钙是基础补钙药物,但单独使用无法有效降低骨折风险,需与活性维生素D及抗骨吸收药物联用。
- **E. 地舒单抗皮下注射**
地舒单抗是RANKL单克隆抗体,强效抑制骨吸收,显著增加骨密度并降低髋部、椎体及非椎体骨折风险。尤其适用于高骨折风险患者(如已发生髋部骨折),且使用方便(每半年注射一次),是此类患者的优选方案。
3. **综合决策**
地舒单抗因其强效抗骨吸收作用、便捷的给药方式及对高风险骨折的显著预防效果,成为该患者的最佳选择。
### **总结**
**正确答案:E. 地舒单抗皮下注射**
理由:患者为高骨折风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地舒单抗能有效抑制骨吸收、降低骨折风险,且适用于已发生髋部骨折的患者。其他选项或因疗效不足(如降钙素、碳酸钙),或因给药限制(如阿仑膦酸钠需严格口服),或因风险评估问题(如性激素),均非最优选。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选择,特别是针对高骨折风险患者的用药决策。
解题核心:需结合患者特征(绝经后、髋部骨折、骨密度T值-2.8)判断其骨折风险等级,并根据指南推荐的药物适应证进行选择。
关键点:
- 高骨折风险人群(如髋部骨折患者)需优先使用强效抗骨吸收药物;
- 地舒单抗是目前指南推荐的高风险患者一线用药,能显著降低髋部和椎体骨折风险;
- 其他选项(如双膦酸盐、降钙素等)疗效或安全性在特定情况下受限。
选项分析
A. 阿仑膦酸钠口服
- 作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骨吸收,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局限性:需严格口服(空腹、大量水送服),且对已发生髋部骨折的高风险患者,疗效可能弱于地舒单抗。
B. 降钙素肌肉注射
- 作用:缓解骨痛,减少椎体骨折风险。
- 局限性:长期使用效果有限,不作为高风险患者的首选。
C. 性激素口服
- 作用:补充雌激素可改善骨密度,但需严格评估禁忌证(如乳腺癌、血栓风险)。
- 局限性:患者绝经时间较长(5年),风险-收益比可能较低。
D. 碳酸钙口服
- 作用:基础补钙药物,需与活性维生素D及抗骨吸收药物联用。
- 局限性:单独使用无法有效降低骨折风险。
E. 地舒单抗皮下注射
- 作用:RANKL单克隆抗体,强效抑制骨吸收,显著增加骨密度并降低髋部、椎体及非椎体骨折风险。
- 优势:适用于高骨折风险患者(如髋部骨折),给药便捷(每半年注射一次)。
综合决策:患者为高骨折风险人群,地舒单抗因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给药方便,成为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