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病毒核酸检测的特点有()A. 发病后7天内血液样本病毒核酸检出率较高B. 可用于早期诊断C. 常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D. 发病10天后检出率仍很高E. 对诊断无意义
病毒核酸检测的特点有() A. 发病后7天内血液样本病毒核酸检出率较高 B. 可用于早期诊断 C. 常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 D. 发病10天后检出率仍很高 E. 对诊断无意义
题目解答
答案
正确答案:**A、B、C **
**正确答案解析**
**A. 发病后7天内血液样本病毒核酸检出率较高**
病毒核酸检测的窗口期通常较短,尤其在发病早期(如登革热在发病后2-7天血液中病毒核酸检出率较高,新冠病毒在感染后2天左右即可检出)。因此,发病后7天内血液样本的检出率较高是合理的。
**B. 可用于早期诊断**
核酸检测因其高灵敏度,可在病毒血症出现后快速检出病原体,适用于早期诊断。例如,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可在发病后4-6小时获得结果,HIV核酸检测可在感染后2周内检出。
**C. 常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是病毒核酸检测的核心技术,广泛用于临床,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能定量分析病毒载量。
**错误选项解析**
**D. 发病10天后检出率仍很高**
病毒核酸的检出率与病程相关。例如,登革病毒在发病后2-7天检出率高,超过7天可能下降;新冠病毒在早期检出率高,但后期可能因病毒清除或样本质量下降而降低。因此,发病10天后检出率未必很高,需结合具体病毒类型和样本类型判断。
**E. 对诊断无意义**
核酸检测是病毒感染诊断的核心手段,尤其在早期筛查、分型、耐药监测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此选项明显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病毒核酸检测的特点,需结合病毒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检测技术进行判断。解题核心在于掌握以下要点:
- 核酸检测的窗口期:不同病毒的核酸检出率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通常早期检出率较高。
- 诊断用途:核酸检测因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常用于早期诊断和病原体分型。
- 常用技术:实时荧光RT-PCR(RT-qPCR)是病毒核酸检测的核心技术。
- 检出率变化:发病后期(如10天后)检出率可能下降,需结合病毒类型和样本质量综合判断。
A. 发病后7天内血液样本病毒核酸检出率较高
正确。病毒核酸检测窗口期较短,发病早期(如新冠病毒感染后2天、登革热发病后2-7天)血液中病毒载量较高,核酸检出率显著提升。
B. 可用于早期诊断
正确。核酸检测灵敏度高,能快速检出病毒核酸,适用于感染早期诊断。例如,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可在发病后4-6小时出结果,HIV核酸检测可在感染后2周内检出。
C. 常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
正确。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因高灵敏度、特异性强且能定量分析病毒载量,成为病毒核酸检测的主流技术。
D. 发病10天后检出率仍很高
错误。病毒核酸检出率随病程延长逐渐下降。例如,登革病毒发病超过7天后检出率显著降低,新冠病毒后期也可能因病毒清除或样本质量下降导致检出率降低。
E. 对诊断无意义
错误。核酸检测是病毒感染诊断的核心手段,可用于早期筛查、病原体分型、耐药监测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