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tDCS治疗PD患者运动症状常用靶点不包括() A. M1区B. M2区C. DLPFC区D. SMA区
tDCS治疗PD患者运动症状常用靶点不包括()
- A. M1区
- B. M2区
- C. DLPFC区
- D. SMA区
题目解答
答案
tDCS(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PD)的运动症状时,常用靶点主要针对运动皮层及相关运动调控区域。
1. **M1区(初级运动皮层)**:作为运动控制的核心区域,常被用作阳极刺激靶点以改善运动功能(选项A正确)。
2. **SMA区(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位于中央前回前方,参与运动规划与协调,是tDCS的常见靶点(选项D正确)。
3. **DLPFC区(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虽主要涉及认知功能,但PD患者常伴认知障碍,因此该区域也可能被纳入治疗方案(选项C正确)。
4. **M2区**:通常指次级运动皮层,PD治疗中更侧重M1区而非M2区,故M2区不属于常用靶点(选项B错误)。
答案:**B M2区**
解析
本题考查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帕金森病(PD)运动症状的常用靶点。解题核心在于掌握运动相关脑区的功能定位及tDCS的临床应用特点。关键点包括:
- M1区(初级运动皮层)是运动控制的核心,常被选为靶点;
- SMA区(补充运动区)参与运动规划,也是常用靶点;
- DLPFC区(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虽主要负责认知,但PD患者常合并认知障碍,可能被纳入治疗;
- M2区(次级运动皮层)在PD运动症状治疗中应用较少。
选项分析
A. M1区
M1区是初级运动皮层,直接控制躯体运动。tDCS通过阳极刺激M1区可增强神经兴奋性,改善PD患者的运动迟缓,因此属于常用靶点。
B. M2区
M2区属于次级运动皮层,主要参与运动的协调和编程,而非直接执行运动指令。在PD治疗中,研究更聚焦于M1区和SMA区,M2区并非主流靶点。
C. DLPFC区
DLPFC区位于前额叶,负责执行功能、注意力和决策。PD患者常伴认知障碍,tDCS可通过刺激该区域改善认知症状,因此可能被纳入治疗方案。
D. SMA区
SMA区参与复杂运动的计划和整合,与M1区协同工作。tDCS刺激SMA区可优化运动网络功能,是PD治疗的常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