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该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0° 120°-|||-甲⊙ 印 南-|||-AD 10°-|||-A 度-|||-海-|||-图例 ⊙S 杂 落影 。-|||-城市 ⊙-|||-。-|||-乡镇 0°-|||-火山 5-|||-了 河流-|||-滔译 洋 雅加达 巴厘岛(1)简要概括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植被类型。(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当地自然条件对施工有哪些影响?100° 120°-|||-甲⊙ 印 南-|||-AD 10°-|||-A 度-|||-海-|||-图例 ⊙S 杂 落影 。-|||-城市 ⊙-|||-。-|||-乡镇 0°-|||-火山 5-|||-了 河流-|||-滔译 洋 雅加达 巴厘岛[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还原高考](2012安徽卷)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些年,“干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材料二: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广西沿海防城港市。(1)描述图中两个I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3)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12分)[答案](1) I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2)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简述,参加水灾保险等。(3)(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对防城港市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2012大纲版全国卷)39.(6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材料二:图6示意灵渠位置。图6(3)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说明原因。(12分)(4)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8分)材料三:白驹过隙越千年,往事如烟话沧桑,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拥有超过6000万人口的中国最密集的城市群,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世界工厂”。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低廉的土地成本和内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来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三来一补”贸易,逐步在家电、电子信息、玩具、服装等产业领域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占据叾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创立了快速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对珠三角上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争论逐步增多,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6)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联系当前实际对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简要分析。(10分)[解析]该题是政治、历史和地理三科综合试题,知识跨度大,难度较大。(3)此问是历史和地理知识综合,根据图6中信息,可知岭南地区地形崎岖,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不畅,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量物资的运输以水路为主,而南岭阻断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路联系,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运输粮食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4)灵渠的开凿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范围,方便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之间联系,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6)此问是地理和政治知识综合,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模式要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人工运河和区域经济发展。(2012天津卷)(3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图9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6分)A. 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B. 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9分) C. 100° 120°-|||-甲⊙ 印 南-|||-AD 10°-|||-A 度-|||-海-|||-图例 ⊙S 杂 落影 。-|||-城市 ⊙-|||-。-|||-乡镇 0°-|||-火山 5-|||-了 河流-|||-滔译 洋 雅加达 巴厘岛 D.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E. (3)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10列举三项。(9分) F. 100° 120°-|||-甲⊙ 印 南-|||-AD 10°-|||-A 度-|||-海-|||-图例 ⊙S 杂 落影 。-|||-城市 ⊙-|||-。-|||-乡镇 0°-|||-火山 5-|||-了 河流-|||-滔译 洋 雅加达 巴厘岛 G. (4)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11说明原因。(6分)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碳排放、自然资源、能源和旅游业等知识。
(河北唐山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该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植被类型。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
(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当地自然条件对施工有哪些影响?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还原高考]
(2012安徽卷)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干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1)描述图中两个I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
(3)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12分)
[答案]
(1) I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2)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简述,参加水灾保险等。
(3)(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
(对防城港市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
(2012大纲版全国卷)39.(6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二:图6示意灵渠位置。
图6
(3)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说明原因。(12分)
(4)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8分)
材料三:白驹过隙越千年,往事如烟话沧桑,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拥有超过6000万人口的中国最密集的城市群,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世界工厂”。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低廉的土地成本和内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来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三来一补”贸易,逐步在家电、电子信息、玩具、服装等产业领域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占据叾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创立了快速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对珠三角上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争论逐步增多,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
(6)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联系当前实际对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简要分析。(10分)
[解析]该题是政治、历史和地理三科综合试题,知识跨度大,难度较大。
(3)此问是历史和地理知识综合,根据图6中信息,可知岭南地区地形崎岖,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不畅,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量物资的运输以水路为主,而南岭阻断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路联系,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运输粮食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
(4)灵渠的开凿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范围,方便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之间联系,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6)此问是地理和政治知识综合,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模式要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人工运河和区域经济发展。
(2012天津卷)(3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图9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6分)
A. 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B. 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9分)
C.

D.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E. (3)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10列举三项。(9分)
F.

G. (4)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11说明原因。(6分)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碳排放、自然资源、能源和旅游业等知识。
题目解答
答案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碳排放、自然资源、能源和旅游业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