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女性26岁,初产后1周哺乳。右乳房外上象限红肿、痛、压痛(+)、皮温高、发热、波动感不明显,如判断乳房内有无脓汁应如何处置最佳。选何种检查最佳()A. 乳房B超B. 乳房红肿明显处试穿C. 乳房CTD. 试验性抗生素治疗E. 观察病情变化
女性26岁,初产后1周哺乳。右乳房外上象限红肿、痛、压痛(+)、皮温高、发热、波动感不明显,如判断乳房内有无脓汁应如何处置最佳。选何种检查最佳()
- A. 乳房B超
- B. 乳房红肿明显处试穿
- C. 乳房CT
- D. 试验性抗生素治疗
- E. 观察病情变化
题目解答
答案
B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急性乳腺炎诊断方法的掌握,特别是如何判断乳房内是否存在脓肿。
解题核心思路:
- 明确疾病阶段:患者为哺乳期女性,出现红肿热痛、发热等典型急性乳腺炎症状,需判断是否已形成脓肿。
- 关键矛盾点:波动感不明显,无法通过体格检查直接确认脓肿,需选择最佳辅助检查。
- 方法对比:需权衡无创检查(如B超)与有创检查(如试穿)的优劣,结合临床实践中的常用手段。
破题关键点:
- 试穿的直接性:直接穿刺可获取脓液样本,快速确诊,是判断脓肿的“金标准”。
- B超的局限性:虽能提示积液,但无法直接确认脓液,需进一步操作。
- 排除干扰项:CT成本高、抗生素治疗延误诊断、观察病情不适用于急性情况。
选项分析
A. 乳房B超
- 优点:无创,能显示脓肿大小、位置,适用于浅表脓肿。
- 局限性:若脓肿较小或位置较深,可能无法明确诊断;无法直接获取脓液样本。
B. 乳房红肿明显处试穿
- 直接性:通过穿刺抽取液体,若发现脓液即可确诊,是判断脓肿的“金标准”。
- 临床应用:当波动感不明显时,试穿可弥补体格检查的不足,尤其适用于深部脓肿。
C. 乳房CT
- 成本高:不作为首选检查,通常用于复杂病例或深部组织病变。
D. 试验性抗生素治疗
- 延误诊断:若存在脓肿,单纯使用抗生素可能加重感染,需先明确诊断。
E. 观察病情变化
- 风险性:患者已发热,病情可能迅速恶化,不宜拖延。
最终选择
试穿(选项B)是最佳方案,能直接判断脓肿存在,为后续治疗(如脓肿引流)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