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3.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填空 ) 14. 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 (填空 ) 15. 雾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 (填空 ) 1. 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应实行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 (填空 )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就是 生态平衡。 (填空 ) 3.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填空 ) 4. 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简答 ) (一)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二)有助于解决我国发展中的各种难题(三)有助于根治环境危机的痼疾(四)有助于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5. ( B)是行动,即按照自然规律,调整人类的行为。 (单选 )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征服自然 6.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C)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 (单选)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增量化 7. ( A)主要由粗颗粒组成,粒径大,质量浓度高,数浓度低,受排放强度控制,对雾霾的贡献有限。 (单选 ) A一次气溶胶颗粒 B二次气溶胶颗粒 C一次污染 D二次污染 8.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等。 (单选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发展 D统筹兼顾 9. 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依然严峻,“十二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迎来(ABD )高峰。 (多选 ) A总人口 B劳动年龄人口 C新出生人口 D老年人口 10. 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包括(ABCD )等。 (多选 ) A煤炭洗选 B循环流化床锅炉 C煤的气化和液化 D转炉炼钢收尘 11. PM2.5中可溶性粒子,如( ABCD)等具有强吸水性,它们与水蒸气结合在一起,使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形成雾霾天气。(多选 ) A硫酸盐 B硝酸盐 C铵盐 D有机酸盐 12.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更高的战略层面,这意味着把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把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标准,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过去主要是解决好和坏的问题,现在解决的是有和无的问题。(判断 )错误 13. 近年来,人口问题开始出现新的转型,已迎来一个自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阶段。 (判断)正确 14. 对生态资源的无偿使用与“搭便车”行为经济制约不足,刺激了恶意的“掠夺性”生态资源利用。 (判断 )正确 15.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在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法治新秩序,用法律的武器保障生态文明的实现,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 (判断)正确 1. 生态文明 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填空 ) 2. 资源节约 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填空 ) 3.公共产品自身很难排除他人染指其产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在公共产品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两个问题:公地的悲剧和 搭便车 问题。 (填空 ) 4. 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简答 ) 第一,生态文明是高于迄今为止的其他文明的一种文明形态。 第二,生态文明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共生、和谐。第三,生态文明要求维护生态安全。 第四,生态文明要求经济与生态资源协调发展。第五,生态文明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 第六,生态文明要求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和伦理道德。 5. 碳水化合物属于( C)。 (单选 ) A无机无毒物 B无机有毒物 C有机无毒物 D有机有毒物 6. (A )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有13个国家参加的“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将公民环境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单选 ) A1970年 B1972年 C1980年 D1990年 7. (D )是指某个人消费某种公共品时,不能同时排除其他人也消费这种物品。 (单选 )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8. (A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 (单选 ) A公民环境权 B宪法权利 C知情权 D人身权利 9. 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 ABCD)。 (多选 ) A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 B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C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D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0. 环境经济政策具有( ABCD)等优点。 (多选 ) A促进环保技术创新 B增强市场竞争力 C降低环境治理成本 D降低行政监控成本 11.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ABCD ),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多选 ) A低碳产业 B低碳能源 C低碳技术 D低碳消费 12.适宜人类发展的地区应加快发展,集聚更多的产业和人口;不适宜人类发展的地区应加强保护,逐步减少产业和人口,维护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功能。(判断 ) 正确 13. 资源税税负较高,地方所获受益明显。 (判断 ) 错误 14. 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让“雾都”之名举世皆知。 (判断 ) 正确 15. 我国生态保护的立法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却达不到相应的效果。 (判断 ) 正确 1. 自然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填空) 2. 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应实行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 (填空 ) 3. 根据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经济学上将物品划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填空 ) 4. 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简答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制度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5. 生态系统保持( A),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自动控制。 (单选 ) A动态平衡状态 B静态平衡状态 C失衡状态 D波动状态 6. 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机制体制中,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机制,要(D )。 (单选 ) A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B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 C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的生力军作用 D以上都是 7. ( C)可以通过影响大气污染的光化学反应来影响大气的污染程度。 (单选 ) A相对湿度 B地理位置 C日照强度 D大气运动 8. ( A)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单选 ) A低碳经济 B农业革命 C新能源 D绿色产品 9. 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科技指向(ABD )的资源范围。 (多选 ) A稀缺 B污染 C清洁 D不可持续 10. 生态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寻求和谐,是(ABC )的和谐。 (多选 ) A人与人 B人与自然 C人与社会 D以上都不对 11. 走向生态文明时代要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要掌握其( ABCD)。 (多选 ) A系统性 B逻辑性 C科学性 D整体性 12.从市场容量规模看,我国人口总量大,人均收入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内需潜力巨大,这必将成为较长时期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强大动力。 (判断)正确 13. 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判断 )正确 14. 生态旅游业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为生态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行业。 (判断)正确 15. 环境权应该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人权。 (判断 ( )
13.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填空 ) 14. 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 (填空 ) 15. 雾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 (填空 ) 1. 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应实行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 (填空 )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就是 生态平衡。 (填空 ) 3.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填空 ) 4. 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简答 ) (一)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二)有助于解决我国发展中的各种难题(三)有助于根治环境危机的痼疾(四)有助于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5. ( B)是行动,即按照自然规律,调整人类的行为。 (单选 )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征服自然 6.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C)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 (单选)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增量化 7. ( A)主要由粗颗粒组成,粒径大,质量浓度高,数浓度低,受排放强度控制,对雾霾的贡献有限。 (单选 ) A一次气溶胶颗粒 B二次气溶胶颗粒 C一次污染 D二次污染 8.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等。 (单选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发展 D统筹兼顾 9. 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依然严峻,“十二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迎来(ABD )高峰。 (多选 ) A总人口 B劳动年龄人口 C新出生人口 D老年人口 10. 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包括(ABCD )等。 (多选 ) A煤炭洗选 B循环流化床锅炉 C煤的气化和液化 D转炉炼钢收尘 11. PM2.5中可溶性粒子,如( ABCD)等具有强吸水性,它们与水蒸气结合在一起,使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形成雾霾天气。(多选 ) A硫酸盐 B硝酸盐 C铵盐 D有机酸盐 12.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更高的战略层面,这意味着把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把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标准,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过去主要是解决好和坏的问题,现在解决的是有和无的问题。(判断 )错误 13. 近年来,人口问题开始出现新的转型,已迎来一个自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阶段。 (判断)正确 14. 对生态资源的无偿使用与“搭便车”行为经济制约不足,刺激了恶意的“掠夺性”生态资源利用。 (判断 )正确 15.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在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法治新秩序,用法律的武器保障生态文明的实现,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 (判断)正确 1. 生态文明 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填空 ) 2. 资源节约 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填空 ) 3.公共产品自身很难排除他人染指其产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在公共产品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两个问题:公地的悲剧和 搭便车 问题。 (填空 ) 4. 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简答 ) 第一,生态文明是高于迄今为止的其他文明的一种文明形态。 第二,生态文明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共生、和谐。第三,生态文明要求维护生态安全。 第四,生态文明要求经济与生态资源协调发展。第五,生态文明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 第六,生态文明要求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和伦理道德。 5. 碳水化合物属于( C)。 (单选 ) A无机无毒物 B无机有毒物 C有机无毒物 D有机有毒物 6. (A )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有13个国家参加的“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将公民环境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单选 ) A1970年 B1972年 C1980年 D1990年 7. (D )是指某个人消费某种公共品时,不能同时排除其他人也消费这种物品。 (单选 )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8. (A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 (单选 ) A公民环境权 B宪法权利 C知情权 D人身权利 9. 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 ABCD)。 (多选 ) A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 B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C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D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0. 环境经济政策具有( ABCD)等优点。 (多选 ) A促进环保技术创新 B增强市场竞争力 C降低环境治理成本 D降低行政监控成本 11.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ABCD ),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多选 ) A低碳产业 B低碳能源 C低碳技术 D低碳消费 12.适宜人类发展的地区应加快发展,集聚更多的产业和人口;不适宜人类发展的地区应加强保护,逐步减少产业和人口,维护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功能。(判断 ) 正确 13. 资源税税负较高,地方所获受益明显。 (判断 ) 错误 14. 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让“雾都”之名举世皆知。 (判断 ) 正确 15. 我国生态保护的立法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却达不到相应的效果。 (判断 ) 正确 1. 自然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填空) 2. 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应实行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 (填空 ) 3. 根据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经济学上将物品划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填空 ) 4. 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简答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制度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5. 生态系统保持( A),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自动控制。 (单选 ) A动态平衡状态 B静态平衡状态 C失衡状态 D波动状态 6. 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机制体制中,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机制,要(D )。 (单选 ) A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B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 C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的生力军作用 D以上都是 7. ( C)可以通过影响大气污染的光化学反应来影响大气的污染程度。 (单选 ) A相对湿度 B地理位置 C日照强度 D大气运动 8. ( A)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单选 ) A低碳经济 B农业革命 C新能源 D绿色产品 9. 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科技指向(ABD )的资源范围。 (多选 ) A稀缺 B污染 C清洁 D不可持续 10. 生态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寻求和谐,是(ABC )的和谐。 (多选 ) A人与人 B人与自然 C人与社会 D以上都不对 11. 走向生态文明时代要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要掌握其( ABCD)。 (多选 ) A系统性 B逻辑性 C科学性 D整体性 12.从市场容量规模看,我国人口总量大,人均收入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内需潜力巨大,这必将成为较长时期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强大动力。 (判断)正确 13. 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判断 )正确 14. 生态旅游业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为生态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行业。 (判断)正确 15. 环境权应该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人权。 (判断 ( )
题目解答
答案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