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图1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速度(千米/秒)-|||-0 3 6 9 12 15-|||-A 干-|||-1000 横波 纵波-|||-2000 S) (P)-|||-3000 .t-|||-深-|||-度 4000-|||-5000-|||-米 6000-|||-上 外-|||-①-|||-②-|||-③-|||-④-|||-下 里-|||-图1 图2(1)图1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 ____ ,地震波传播至此界面时波速 ____ ;B为 ____ ,位于地下 ____ 千米处。(2)分析横波在B处消失的原因?(3)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____ ,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对应图1中的 ____ (不连续面字母)。(4)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 ____ 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 ____ 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5)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____ 代,当时 ____ 动物大量盛行,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 ____ 时期。(6)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____ 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____ 。
图1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 ____ ,地震波传播至此界面时波速 ____ ;B为 ____ ,位于地下 ____ 千米处。
(2)分析横波在B处消失的原因?
(3)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____ ,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对应图1中的 ____ (不连续面字母)。
(4)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 ____ 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 ____ 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5)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____ 代,当时 ____ 动物大量盛行,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 ____ 时期。
(6)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____ 层,曲线③④
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____ 。

(1)图1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 ____ ,地震波传播至此界面时波速 ____ ;B为 ____ ,位于地下 ____ 千米处。
(2)分析横波在B处消失的原因?
(3)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____ ,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对应图1中的 ____ (不连续面字母)。
(4)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 ____ 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 ____ 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5)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____ 代,当时 ____ 动物大量盛行,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 ____ 时期。
(6)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____ 层,曲线③④
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____ 。
题目解答
答案
解:(1)根据图1,A界面是大致位于地下33km处的莫霍界面,B是大致位于地下2900km处的古登堡界面。
(2)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经过古登堡界面时,地球的组成物质发生变化,变为液态,横波无法通过。
(3)图中阴影部分是地幔,曲线①②之间是地幔之上的地壳,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地幔之下的古登堡界面,与图1中的B界面对应。
(4)若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②是木星的公转轨道,③是火星的公转轨道,①是木星之外的土星的公转轨道,④是火星以内的地球的公转轨道。
(5)若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则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的中生代,该时期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繁盛。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是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之一。
(6)若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是色球层以外的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是色球层以内的光球层,常见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
故答案为:
(1)莫霍界面;增加;古登堡界面;2900
(2)物质形态发生改变,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3)地壳;B
(4)土星;地球
(5)中生代;爬行动物;成煤
(6)日冕;太阳黑子
(2)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经过古登堡界面时,地球的组成物质发生变化,变为液态,横波无法通过。
(3)图中阴影部分是地幔,曲线①②之间是地幔之上的地壳,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地幔之下的古登堡界面,与图1中的B界面对应。
(4)若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②是木星的公转轨道,③是火星的公转轨道,①是木星之外的土星的公转轨道,④是火星以内的地球的公转轨道。
(5)若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则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的中生代,该时期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繁盛。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是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之一。
(6)若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是色球层以外的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是色球层以内的光球层,常见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
故答案为:
(1)莫霍界面;增加;古登堡界面;2900
(2)物质形态发生改变,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3)地壳;B
(4)土星;地球
(5)中生代;爬行动物;成煤
(6)日冕;太阳黑子
解析
(1)根据图1,A界面是大致位于地下33km处的莫霍界面,B是大致位于地下2900km处的古登堡界面。
(2)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经过古登堡界面时,地球的组成物质发生变化,变为液态,横波无法通过。
(3)图中阴影部分是地幔,曲线①②之间是地幔之上的地壳,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地幔之下的古登堡界面,与图1中的B界面对应。
(4)若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②是木星的公转轨道,③是火星的公转轨道,①是木星之外的土星的公转轨道,④是火星以内的地球的公转轨道。
(5)若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则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的中生代,该时期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繁盛。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是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之一。
(6)若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是色球层以外的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是色球层以内的光球层,常见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
(2)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经过古登堡界面时,地球的组成物质发生变化,变为液态,横波无法通过。
(3)图中阴影部分是地幔,曲线①②之间是地幔之上的地壳,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地幔之下的古登堡界面,与图1中的B界面对应。
(4)若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②是木星的公转轨道,③是火星的公转轨道,①是木星之外的土星的公转轨道,④是火星以内的地球的公转轨道。
(5)若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则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的中生代,该时期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繁盛。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是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之一。
(6)若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是色球层以外的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是色球层以内的光球层,常见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