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new chat icon top
  • icon-chaticon-chat-active搜题/提问
    new chat icon
    新建会话
  • icon-calculatoricon-calculator-active计算器
  • icon-subjecticon-subject-active学科题目
  • icon-pluginicon-plugin-active浏览器插件
  • icon-uploadicon-upload-active上传题库
  • icon-appicon-app-active手机APP
recent chat icon
历史记录
首页
/
历史
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如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至少800字)。八国联军侵华 1911年 识分子着手文-|||-清政府弱点彻底暴露 化与思想革命-|||-下列数学 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甲午战争,中日双方 1898年 否定两千年来的专制制度-|||-维新与守旧区别明显-|||-百日维新-|||-英法联军入侵北京。1861~1894年 张君主立宪,制新法律-|||-洋务运动-|||-编制预算,给改个教育-|||-鸦片战争,中 1842年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保卫传统体制-|||-各地赔款-|||-南京条约 在造船、制熄等方面学习西方-|||-虽战败而无意改革-|||-对不平等条约的反应较少材料组一(本组材料涉及近代中国历史各重大事件):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洪秀全)所阅读的基督教经文令他深信:他是耶稣的弟弟,被他父亲上帝赋予特殊的使命,前来将中国解救出满洲妖族征服者的统治,并带领他特选的子民前往他们自己的人间天堂。——史景迁《“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与太平天国》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1861年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日本)“所以能骤强之故”,(根本之因在于)“开制度局,重修会典,大改律例”……“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1898年康有为《日本变政考》“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义和团前期揭贴凡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选集》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京的近代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发展较快,造纸、制革、面粉、缝纫、玻璃、洋酒、汽水等轻工业都有新工厂出现;织布、针织、毛巾等工厂和作坊陆续开工的不下200余家,并出现拥有百人以上的工厂,还出现了几家小型铁工厂。工厂的规模都比较小,上百人的工厂不多,但是也有个别工厂规模大,员工多,如财政部印刷局员工达到1800人,丹风火柴厂人一般在600到1000人之间,多时达到过一千三百人。据1920年统计,工业从业人员有5.5万余人。——袁熹:《北京近百年生活变迁(1840-1949)》,同心出版社,2007年,第32页。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1919年1月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0、1471页。材料组二(本组材料介绍冲击——反应模式):19世纪以前,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宗主帝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的体制以及帝国的优越感蒙蔽了中国人的眼睛,从而让其背负着一个沉重的文化包袱。当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后变得强盛时,当“西学东渐”学说产生时,中国人的思想已逐步失去了生命力,变得衰老、迟钝乃至僵死。西方则是19世纪和20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及其他种种进步的摇篮和发明者,因而西方能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费正清著:《美国与中国》(第四版),张理京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132页。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大一统国家,又有着最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她在过去百年中遭受西方蹂躏就必然产生连续不断、汹涌澎湃的思想革命,对这场革命我们至今看不到尽头,在充满“不平等条约”的整整一个世纪中,中国这一古代社会和当时居于统治地区的、不断扩张的西欧与美国社会接触日益频繁。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这种接触对古老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灾难深重的影响。在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一系列复杂的历史进程一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和文化的进程——对古老的秩序进行挑战,展开进攻,削弱它的基础,乃至把它制服。中国国内的这些进程,是一个更加强大的外来社会的入侵所推动的。——JohnK.Fairbank,China’sResponsetotheWest:aDocumentarySurvey,HavardUniversityPress,1954:3.“冲击一反应”模式与中国历史的实际发展情况有相符之处。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确实是存在的,传统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也确实受到了西方的巨大“冲击”,这种冲击在中国沿海通商口岸特别明显,中国也相应地做出了“回应”,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便是典型的例子。在某种意义上说,费正清强调的东西方冲撞的格局至今仍在继续。——闵韬:《保罗•柯文等美国学者关于费正清“冲击——回应”模式的争论》,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1年。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摘编自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材料组三(本组材料介绍对冲击——反应模式的反思):中国规章制度——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曾经在许多世纪发展成为规模宏大的自给自足、平衡和稳定。就物理学中动量的意义而言,联系性已经形成了惰性,积重难返,尽管还没有达到一成不变的地步。——费正清著:《美国与中国》(第四版),张理京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134页。柯文指出,冲击——回应模式带有明显的“西方中心”偏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比较明显的原因是,西方对中国近世史发生了直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二个原因就不那么明显,那就是中国史家在重建自己过去的历史时,在很大程度上一直依靠从西方借用来的词汇、概念和分析框架,从而使西方史家无法在采用局外人的观点的同时,还有可能采用局中人创造的有力观点。”——保罗•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林同奇译,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页。“冲击——反应”模式完全把西方摆在救世主的地位,似乎离开了西方,中国革命就不可能了,这其实是一种改头换面的“西欧中心论”。——高国荣.浅析费正清的历史观与西方两大史学思潮的关系[J].九江师专学报,1998.从“西方中心”到“中国中心”的国际学术思潮变迁,从强调西方冲击到强调从中国内部视角研究中国历史,从“敌人”到“利益枚关者”,这些都体现了美国学者、政府智囊以及美国决策层面对中国问题认知的深化和积极动态过程,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过程和美国学者及其中国问题研究取向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作为稳步发展中的中国,我们需要关注外部世界他者关于中国问题认知的变化和趋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自身,并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为世界所理解和接受才能让中国的发展融入世界,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使中国发展的成果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共享。——闵韬:《保罗•柯文等美国学者关于费正清“冲击——回应”模式的争论》,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1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如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至少800字)。
菁优网
材料组一(本组材料涉及近代中国历史各重大事件):
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洪秀全)所阅读的基督教经文令他深信:他是耶稣的弟弟,被他父亲上帝赋予特殊的使命,前来将中国解救出满洲妖族征服者的统治,并带领他特选的子民前往他们自己的人间天堂。
——史景迁《“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与太平天国》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1861年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日本)“所以能骤强之故”,(根本之因在于)“开制度局,重修会典,大改律例”……“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
——1898年康有为《日本变政考》“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前期揭贴
凡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选集》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京的近代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发展较快,造纸、制革、面粉、缝纫、玻璃、洋酒、汽水等轻工业都有新工厂出现;织布、针织、毛巾等工厂和作坊陆续开工的不下200余家,并出现拥有百人以上的工厂,还出现了几家小型铁工厂。工厂的规模都比较小,上百人的工厂不多,但是也有个别工厂规模大,员工多,如财政部印刷局员工达到1800人,丹风火柴厂人一般在600到1000人之间,多时达到过一千三百人。据1920年统计,工业从业人员有5.5万余人。
——袁熹:《北京近百年生活变迁(1840-1949)》,同心出版社,2007年,第32页。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1919年1月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0、1471页。材料组二(本组材料介绍冲击——反应模式):
19世纪以前,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宗主帝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的体制以及帝国的优越感蒙蔽了中国人的眼睛,从而让其背负着一个沉重的文化包袱。当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后变得强盛时,当“西学东渐”学说产生时,中国人的思想已逐步失去了生命力,变得衰老、迟钝乃至僵死。西方则是19世纪和20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及其他种种进步的摇篮和发明者,因而西方能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
——费正清著:《美国与中国》(第四版),张理京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132页。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大一统国家,又有着最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她在过去百年中遭受西方蹂躏就必然产生连续不断、汹涌澎湃的思想革命,对这场革命我们至今看不到尽头,在充满“不平等条约”的整整一个世纪中,中国这一古代社会和当时居于统治地区的、不断扩张的西欧与美国社会接触日益频繁。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这种接触对古老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灾难深重的影响。在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一系列复杂的历史进程一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和文化的进程——对古老的秩序进行挑战,展开进攻,削弱它的基础,乃至把它制服。中国国内的这些进程,是一个更加强大的外来社会的入侵所推动的。
——JohnK.Fairbank,China’sResponsetotheWest:aDocumentarySurvey,HavardUniversityPress,1954:3.“冲击一反应”模式与中国历史的实际发展情况有相符之处。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确实是存在的,传统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也确实受到了西方的巨大“冲击”,这种冲击在中国沿海通商口岸特别明显,中国也相应地做出了“回应”,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便是典型的例子。在某种意义上说,费正清强调的东西方冲撞的格局至今仍在继续。
——闵韬:《保罗•柯文等美国学者关于费正清“冲击——回应”模式的争论》,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1年。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摘编自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材料组三(本组材料介绍对冲击——反应模式的反思):
中国规章制度——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曾经在许多世纪发展成为规模宏大的自给自足、平衡和稳定。就物理学中动量的意义而言,联系性已经形成了惰性,积重难返,尽管还没有达到一成不变的地步。
——费正清著:《美国与中国》(第四版),张理京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134页。柯文指出,冲击——回应模式带有明显的“西方中心”偏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比较明显的原因是,西方对中国近世史发生了直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二个原因就不那么明显,那就是中国史家在重建自己过去的历史时,在很大程度上一直依靠从西方借用来的词汇、概念和分析框架,从而使西方史家无法在采用局外人的观点的同时,还有可能采用局中人创造的有力观点。”
——保罗•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林同奇译,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页。
“冲击——反应”模式完全把西方摆在救世主的地位,似乎离开了西方,中国革命就不可能了,这其实是一种改头换面的“西欧中心论”。
——高国荣.浅析费正清的历史观与西方两大史学思潮的关系[J].九江师专学报,1998.从“西方中心”到“中国中心”的国际学术思潮变迁,从强调西方冲击到强调从中国内部视角研究中国历史,从“敌人”到“利益枚关者”,这些都体现了美国学者、政府智囊以及美国决策层面对中国问题认知的深化和积极动态过程,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过程和美国学者及其中国问题研究取向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作为稳步发展中的中国,我们需要关注外部世界他者关于中国问题认知的变化和趋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自身,并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为世界所理解和接受才能让中国的发展融入世界,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使中国发展的成果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共享。
——闵韬:《保罗•柯文等美国学者关于费正清“冲击——回应”模式的争论》,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1年。

题目解答

答案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当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若认为“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从答案一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因角度给予否定。
故答案为:
观点: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阐述: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来看,在 1856-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1894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救民族危亡;1900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综上所述,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政治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相关问题

  •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残酷的大屠杀。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改变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格局,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战使中国的先进分子( )A. 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B. 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C. 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D. 认识到必须优先改造国民性

  • _____毛泽东总结经验,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讲演( )A. 1931年B. 1935年C. 1938年D. 1945年

  • 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一部以迅速行动包围临潼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这便是震惊中外的。A. 上海事变B. 南京事变C. 西安事变D. 皖南事变

  •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9月18日。 A. 对B. 错

  • 16.1950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待命出动。 A. 林彪B. 陈毅C. 彭德怀D. 陈赓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是( )。A. 三大B. 四大C. 五大D. 六大

  • ()是齐鲁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山东精神的集中体现。 A. 延安精神B. 井冈山精神C. 沂蒙精神D. 西柏坡精神

  •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在侵入朝鲜,支援南朝鲜李承晚政权作战的同时,派遣海军()侵入台湾海峡。 A. 第四舰队B. 第五舰队C. 第六舰队D. 第七舰队

  • 1986 年 1 月 28 日和 2003 年 2 月 1 日,美国先后发生两次航天飞机空中解体飞行事故,分别是____和____航天飞机 .A. 挑战者号B. 哥伦比亚号C. 企业号D. 发现号E. 暴风雪号

  •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 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小农经济B. 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经济C. 以机器为生产工具的工场经济D.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

  • 宣告“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结束”的标志是()。

  • 判断题(1.0分)-|||-42.从中唐到晚清,国防的基本历程是由弱到衰。()-|||-A 对-|||-B错

  • 4.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 的是____。 A. 新文化运动B. 中国共产党成立C. 国共第一次合作D. 五四运动

  • 1.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正式开始。 A. 卡特B. 约翰逊C. 尼克松D. 福特

  • 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A. 孙中山B. 康有为C. 张金鉴D. 梁启超

  • 一、单选题(16×3,共48分)-|||-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最主要的矛-|||-盾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 24,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国、葡萄牙两国政府代表团在澳门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 正确B. 错误

  • 瑜伽起源于哪个地区()。 A. 古印度B. 印度C. 古楼兰2019 1.5D. 古巴

  • “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25日—12月5日国民党军队组织的105个团对日作战。 A. 对B. 错

  •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 兴中会B. 华兴会C. 光复会D. 中国同盟会

上一页下一页
logo
广州极目未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村大观公园路10号3N2
关于
  • 隐私政策
  • 服务协议
  • 权限详情
学科
  • 医学
  • 政治学
  • 管理
  • 计算机
  • 教育
  • 数学
联系我们
  • 客服电话: 010-82893100
  • 公司邮箱: daxuesoutijiang@163.com
  • qt

©2023 广州极目未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3029972号    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