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留置导尿管期间,应每天更换导尿管以避免感染。- 正确- 错误
留置导尿管期间,应每天更换导尿管以避免感染。 - 正确 - 错误
题目解答
答案
**留置导尿管期间不需要每天更换导尿管,频繁更换反而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 导尿管的更换应基于临床评估,而非固定时间频率,核心原则是“避免不必要的更换”,仅在出现感染、导管堵塞、破损或功能异常时才需调整。
### 一、频繁更换导尿管的潜在风险
1. **增加感染机会**
每次更换导尿管均需破坏密闭系统,可能引入细菌,导致逆行感染。研究表明,频繁更换(如每日一次)会显著增加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风险。
2. **尿道黏膜损伤**
反复插管可能损伤尿道黏膜,引发局部炎症或出血,进一步削弱尿道屏障功能,间接增加感染风险。
3. **资源浪费与患者不适**
频繁操作会增加患者痛苦,同时消耗医疗资源,且无明确证据表明每日更换能降低感染率。
### 二、导尿管更换的正确原则
1. **根据导管材质决定常规周期**
- **硅胶导尿管**:生物相容性高,通常每4周更换一次,部分优质产品可延长至12周。
- **乳胶导尿管**:易老化,建议每2周更换一次。
- **抗菌涂层导尿管**(如含银离子):理论上可延长更换周期,但需结合临床效果评估,不推荐盲目依赖。
2. **动态评估更换指征**
即使未到常规周期,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更换:
- **感染迹象**:尿液浑浊、血尿、发热,或尿检提示白细胞升高、细菌培养阳性。
- **导管功能异常**:引流不畅、导管堵塞、漏尿或破裂。
- **密闭性破坏**:导尿管接口松脱、集尿袋破损或污染。
3. **个体化调整**
需综合患者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尿液性状(pH值、结晶沉积)及护理条件(居家护理或住院)制定方案。例如,尿液pH>6.8的患者易发生结晶堵塞,需缩短更换周期至2周。
### 三、预防感染的核心措施
1. **严格无菌操作**
置管及维护时需遵循无菌技术,避免污染尿道口及导尿系统。
2. **保持密闭与通畅**
确保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及时排空尿液,避免尿液反流或滞留。
3. **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避免常规膀胱冲洗或过度使用消毒剂清洁尿道口,以清水护理为主。
**总结**:导尿管更换需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而非机械遵循固定频率。每日更换缺乏科学依据,反而可能适得其反。规范护理、动态评估及合理选择导管材质是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
解析
本题考查留置导尿管期间导尿管更换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是是明确留置导尿管更换的正确原则,判断“每天更换导尿管以避免感染”这一说法是否符合不符合实际情况。
留置导尿管期间,频繁更换导尿管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如增加感染机会,因为每次更换破坏密闭系统可能引入细菌;会损伤尿道黏膜,引发局部炎症或出血;还会造成资源浪费与增加患者不适。导尿管更换应基于临床评估,而非固定时间频率,核心原则是“避免不必要的更换”。
导尿管更换的正确原则如下:
- 根据导管材质决定常规周期:
- 硅胶导尿管生物相容性高,通常每4周更换一次,部分优质产品可延长至12周。
- 乳胶导尿管易老化,建议每2周更换一次。
- 抗菌涂层导尿管理论上可延长更换周期,但需结合临床效果评估。
- 动态评估更换指征:若出现感染迹象(如尿液浑浊、血尿、发热,或尿检提示异常)、导管功能异常(如引流不畅、堵塞、漏尿或破裂)、密闭性破坏(如接口松脱、集尿袋破损或污染)等情况需立即更换。
- 个体化调整:综合患者基础疾病、尿液性状及护理条件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