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9. 临床愈合前骨折固定部位肢体可进行的活动方式为 1A. 等长收缩活动B. 等张收缩活动C. 抗阻力活动D. 被动活动
19. 临床愈合前骨折固定部位肢体可进行的活动方式为 1
A. 等长收缩活动
B. 等张收缩活动
C. 抗阻力活动
D. 被动活动
题目解答
答案
A. 等长收缩活动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骨折愈合阶段的康复活动选择,需明确不同肌肉收缩类型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解题核心:等长收缩活动是骨折固定期间的推荐方式,因其不引起关节运动,可避免增加骨折部位的应力,同时维持肌肉力量。
关键概念:
- 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张力增加,无关节活动,适合固定期。
- 等张收缩/抗阻力活动:涉及关节运动或外力对抗,可能影响骨折愈合。
- 被动活动:依赖外力,可能对骨折部位施加压力。
选项分析
-
等长收缩活动(A):
- 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仅增加张力(如静力性握拳)。
- 不产生关节运动,对骨折部位无额外应力,适合固定期。
- 可预防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
-
等张收缩活动(B):
- 肌肉长度改变,张力恒定(如举哑铃)。
- 伴随关节运动,可能增加骨折部位的负担,愈合前禁止。
-
抗阻力活动(C):
- 需对抗外力(如举重),显著增加骨折部位应力,风险较高。
-
被动活动(D):
- 由外力(如他人协助)完成关节活动,可能对固定部位施压,不推荐。
结论:等长收缩活动是唯一符合临床愈合前安全要求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