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其租庸杂徭悉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以尚书度支总统焉”,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 魏晋租庸调制的形成B. 唐朝安史之乱的原因C. 唐朝赋税制度的改革D. 清朝土地兼并的加剧
“其租庸杂徭悉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以尚书度支总统焉”,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 A. 魏晋租庸调制的形成
- B. 唐朝安史之乱的原因
- C. 唐朝赋税制度的改革
- D. 清朝土地兼并的加剧
题目解答
答案
[答案]C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赋税制度变革的理解,以及根据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解题核心:抓住材料中的“租庸杂徭悉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等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对应的历史事件。
破题关键:
- 租庸调制是唐代前期的赋税制度,但材料中提到“悉省租庸”,说明该制度已被调整;
- 两税法是唐代中期为解决财政危机而推行的改革,核心是按土地和财产征税,简化税制,与材料中“户增而税减轻”“尚书度支总统”等内容高度契合;
- 排除法:材料中未提及军事动乱(排除B)、魏晋时期租庸调制尚未形成(排除A)、清朝机构与材料不符(排除D)。
材料解读:
材料强调废除租庸杂徭,规定夏税、秋税的征收时间,并提到赋税改革后“户增而税减轻”,同时由尚书度支统一管理财政。这表明赋税制度发生了重大调整,符合两税法的核心特征。
选项分析:
- A. 魏晋租庸调制的形成:租庸调制是唐代初年确立的制度,魏晋时期尚未形成,且材料中明确提到“悉省租庸”,与该制度矛盾。
- B. 唐朝安史之乱的原因:安史之乱是军事与政治事件,材料未涉及藩镇、叛乱等内容。
- C. 唐朝赋税制度的改革:两税法在唐玄宗时期实施,简化税制、调整征收时间、加强中央财政管理,与材料内容完全对应。
- D. 清朝土地兼并的加剧:材料中“尚书度支”是唐代机构,与清朝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