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23年5月22日-5月28日-|||-生活短最-|||-基础巩固-|||-国家机关事务管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引言: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摘自《习近平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2023年5月21日)》) 【材料一•科普之窗】 科普小知识 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可保护土壤环境,减少污染,节省占地;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可提升全民环保意识。目前垃圾主要分为四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材料二•网友论坛】 迟到先生:我们缺乏的不是垃圾分类的意识,而是不知道如何进行分类。是不是要从学校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普及教育。就像瑞典对国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从儿童时期学校教育开始。 声声慢:打通垃圾分类、分类运输、回收处理等整体链条很重要,后续的环节梗阻了,前面的努力都白费!群众也会深感无力而产生抵触情绪。打通整个链条之后,分类方法的大众普及教育才会真正有效,很多人心底里都是希望分类的! 壹玖捌陆: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分开放。垃圾分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是人人都能做到也能做好的小事。 闪动的眸子:请督促有关部门尽快采取具体措施!将垃圾分类落实到每一个公共垃圾桶!没有监督机制不可能实行。进一步细化完善垃圾分类法规制度体系,教育和惩戒相结合。 【材料三•科技加持】 上海市是全国首个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紧扣“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关键点持续发力。过去一年里,上海浦东15万户居民家庭的用电竟然是生活垃圾资源再利用后获得的。经过处理的干湿垃圾有变成电的“魔力”,就连建筑装潢垃圾经过资源化加工,也能成为再生骨料,回归城市建设。固废处理,破解“垃圾围城” 浦东曹路镇的黎明生态园,20多年前还是生活垃圾填埋场,如今已是一片绿茵草地。浦东每天2000吨的干垃圾、1000吨的湿垃圾、2000吨建筑装潢垃圾在这里变废为宝,每年为上海这座城市带来3亿多度的电能。 5月22日,记者在上海黎明资源再利用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大屏上看到,从各个中转站运送来的垃圾卸入储料坑暂存,经发酵后的垃圾被投入焚烧炉。中央的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大屏则显示着累计处理垃圾、累计发电量、累计碳减排等指数。不到10个运行人员每天监控着浦东2000吨干垃圾处置过程。 黎明资源探索“吃废吐金”,实现内外双循环。在黎明生态园,园区内物质与能量实现“小循环”——餐厨垃圾75%厌氧发酵产沼发电,25%成沼渣与干化残渣焚烧发电,25%发电量和余热供设备运转;园区外垃圾与资源也开展“大循环”——干垃圾焚烧、湿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电能供给城市居民,由湿垃圾提炼的3%地沟油还将成为生物柴油的原材料。科技加持,垃圾分类更高效 从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到湿垃圾和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处理好这两个“末端”环节就意味着把大量垃圾原地“消化”,最终变废为宝。 在上海市徐家汇花园小区,科技感十足的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居民生活的日常。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已经渗入垃圾分类的全流程。现在的垃圾分类已经用上了‘互联网+大数据’,一个垃圾厢房能够将人脸识别、自动称重、垃圾投放及垃圾处理大数据等功能集于一体,形成完整的数据体系。而且,后台终端还能对垃圾进行全程跟踪,实时反映垃圾数量、分类质量、生产调度等,为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人人参与社区治理,正在让垃圾分类从“新时尚”成为“好习惯”。在虹口区家豪庭小区内,有一幢集时尚与科技于一体的小屋——爱家“环保小屋”。这是一个结合废旧衣物再利用、湿垃圾堆肥和雨水灌溉的资源循环型绿化项目,既是一个垃圾分类与环保公益的宣传阵地,也能提升小区居住品质及亲子互动体验。 从家门口的绿色垃圾工厂到环保小屋,演绎着从丢弃到重生的资源循环,也生动诠释着人与城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实践。(王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上海垃圾分类引领生活“新时尚”》,科技日报,2023年5月24日)(1)下列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的过程。B.群众对垃圾分类产生抵触情绪是因为垃圾分类投放过程太繁琐。C.垃圾分类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环保理念,有序推行。D.生活垃圾资源再利用为电能,可满足浦东居民家庭的用电需求。(2)班级组织到“夕阳红”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下列不适合作为宣传材料的一项是 ____ A.幽默易懂的科普漫画B.客观详尽的数据图表C.朗朗上口的宣传标语D.情真意切的宣传歌曲(3)从2023年起我国将每年5月的第4周定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请为首届宣传周(5月22日至28日)公益宣传海报的主体配图(见材料一图),写一段说明文字,注意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4)请简要梳理材料三“固废处理,破解‘垃圾围城’”部分的行文思路。(5)为了让垃圾分类从“新时尚”成为“好习惯”,各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请你参阅以上材料,针对下列三个层面各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建议。①学校管理: ____ ②社区居民: ____ ③政府部门: 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引言: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摘自《习近平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2023年5月21日)》) 【材料一•科普之窗】
| 科普小知识 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可保护土壤环境,减少污染,节省占地;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可提升全民环保意识。目前垃圾主要分为四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
迟到先生:我们缺乏的不是垃圾分类的意识,而是不知道如何进行分类。是不是要从学校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普及教育。就像瑞典对国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从儿童时期学校教育开始。
声声慢:打通垃圾分类、分类运输、回收处理等整体链条很重要,后续的环节梗阻了,前面的努力都白费!群众也会深感无力而产生抵触情绪。打通整个链条之后,分类方法的大众普及教育才会真正有效,很多人心底里都是希望分类的!
壹玖捌陆: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分开放。垃圾分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是人人都能做到也能做好的小事。
闪动的眸子:请督促有关部门尽快采取具体措施!将垃圾分类落实到每一个公共垃圾桶!没有监督机制不可能实行。进一步细化完善垃圾分类法规制度体系,教育和惩戒相结合。
【材料三•科技加持】
上海市是全国首个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紧扣“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关键点持续发力。过去一年里,上海浦东15万户居民家庭的用电竟然是生活垃圾资源再利用后获得的。经过处理的干湿垃圾有变成电的“魔力”,就连建筑装潢垃圾经过资源化加工,也能成为再生骨料,回归城市建设。
固废处理,破解“垃圾围城” 浦东曹路镇的黎明生态园,20多年前还是生活垃圾填埋场,如今已是一片绿茵草地。浦东每天2000吨的干垃圾、1000吨的湿垃圾、2000吨建筑装潢垃圾在这里变废为宝,每年为上海这座城市带来3亿多度的电能。
5月22日,记者在上海黎明资源再利用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大屏上看到,从各个中转站运送来的垃圾卸入储料坑暂存,经发酵后的垃圾被投入焚烧炉。中央的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大屏则显示着累计处理垃圾、累计发电量、累计碳减排等指数。不到10个运行人员每天监控着浦东2000吨干垃圾处置过程。
黎明资源探索“吃废吐金”,实现内外双循环。在黎明生态园,园区内物质与能量实现“小循环”——餐厨垃圾75%厌氧发酵产沼发电,25%成沼渣与干化残渣焚烧发电,25%发电量和余热供设备运转;园区外垃圾与资源也开展“大循环”——干垃圾焚烧、湿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电能供给城市居民,由湿垃圾提炼的3%地沟油还将成为生物柴油的原材料。
科技加持,垃圾分类更高效 从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到湿垃圾和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处理好这两个“末端”环节就意味着把大量垃圾原地“消化”,最终变废为宝。
在上海市徐家汇花园小区,科技感十足的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居民生活的日常。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已经渗入垃圾分类的全流程。现在的垃圾分类已经用上了‘互联网+大数据’,一个垃圾厢房能够将人脸识别、自动称重、垃圾投放及垃圾处理大数据等功能集于一体,形成完整的数据体系。而且,后台终端还能对垃圾进行全程跟踪,实时反映垃圾数量、分类质量、生产调度等,为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人人参与社区治理,正在让垃圾分类从“新时尚”成为“好习惯”。在虹口区家豪庭小区内,有一幢集时尚与科技于一体的小屋——爱家“环保小屋”。这是一个结合废旧衣物再利用、湿垃圾堆肥和雨水灌溉的资源循环型绿化项目,既是一个垃圾分类与环保公益的宣传阵地,也能提升小区居住品质及亲子互动体验。
从家门口的绿色垃圾工厂到环保小屋,演绎着从丢弃到重生的资源循环,也生动诠释着人与城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实践。
(王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上海垃圾分类引领生活“新时尚”》,科技日报,2023年5月24日)(1)下列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的过程。
B.群众对垃圾分类产生抵触情绪是因为垃圾分类投放过程太繁琐。
C.垃圾分类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环保理念,有序推行。
D.生活垃圾资源再利用为电能,可满足浦东居民家庭的用电需求。
(2)班级组织到“夕阳红”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下列不适合作为宣传材料的一项是 ____
A.幽默易懂的科普漫画
B.客观详尽的数据图表
C.朗朗上口的宣传标语
D.情真意切的宣传歌曲
(3)从2023年起我国将每年5月的第4周定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请为首届宣传周(5月22日至28日)公益宣传海报的主体配图(见材料一图),写一段说明文字,注意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三“固废处理,破解‘垃圾围城’”部分的行文思路。
(5)为了让垃圾分类从“新时尚”成为“好习惯”,各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请你参阅以上材料,针对下列三个层面各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建议。
①学校管理: ____
②社区居民: ____
③政府部门: ____
题目解答
答案
(1)A.有误,根据材料一“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可知,此项理解不全面。
B.有误,根据材料二“打通垃圾分类、分类运输、回收处理等整体链条很重要,后续的环节梗阻了,前面的努力都白费!群众也会深感无力而产生抵触情绪”可知,此项理解错误。
C.正确。
D.有误,根据材料三“过去一年里,上海浦东15万户居民家庭的用电竟然是生活垃圾资源再利用后获得的”可知,此项“可满足浦东居民家庭的用电需求”理解不准确。
故选:C。
(2)结合“‘夕阳红’社区”的实际,宣传材料应以易理解、易接受为主要特点。
ACD.适合,这三项都适合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易理解、易接受。
B.不适合,详细的数据图表不便于老年人了解。
故选:B。
(3)此题要求对海报的主体配图进行说明,该图是一棵大树,可按树冠、树干、树根的顺序依次说明。
(4)围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的主题,提出的措施或建议符合该部门特点即可。
答案:
(1)C
(2)B
(3)该海报的主体配图是一棵大树。树冠内是楼房和居民,指人们的生活区;树干由多种多样的生活垃圾构成,指人们生活产生了诸多垃圾;树根由分类垃圾桶构成,提示人们要对垃圾分类投放。
(4)示例:学校管理:开设垃圾分类校本课程。
社区居民:安排垃圾分类投放监督员。
政府部门:出台垃圾分类的制度文件。
B.有误,根据材料二“打通垃圾分类、分类运输、回收处理等整体链条很重要,后续的环节梗阻了,前面的努力都白费!群众也会深感无力而产生抵触情绪”可知,此项理解错误。
C.正确。
D.有误,根据材料三“过去一年里,上海浦东15万户居民家庭的用电竟然是生活垃圾资源再利用后获得的”可知,此项“可满足浦东居民家庭的用电需求”理解不准确。
故选:C。
(2)结合“‘夕阳红’社区”的实际,宣传材料应以易理解、易接受为主要特点。
ACD.适合,这三项都适合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易理解、易接受。
B.不适合,详细的数据图表不便于老年人了解。
故选:B。
(3)此题要求对海报的主体配图进行说明,该图是一棵大树,可按树冠、树干、树根的顺序依次说明。
(4)围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的主题,提出的措施或建议符合该部门特点即可。
答案:
(1)C
(2)B
(3)该海报的主体配图是一棵大树。树冠内是楼房和居民,指人们的生活区;树干由多种多样的生活垃圾构成,指人们生活产生了诸多垃圾;树根由分类垃圾桶构成,提示人们要对垃圾分类投放。
(4)示例:学校管理:开设垃圾分类校本课程。
社区居民:安排垃圾分类投放监督员。
政府部门:出台垃圾分类的制度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