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患者,女,55岁。左侧肋部阵发性疼痛20余天就诊,既往史:终末期肾病(ESRD)病史9年。入院检查: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增高,X光检测发现肋骨骨质疏松。下述哪种机制是导致该患者病变的主要因素A. 血磷升高B. 血钙降低C. PTH溶骨的作用D. 酸中毒E. 维生素D缺乏
【单选题】患者,女,55岁。左侧肋部阵发性疼痛20余天就诊,既往史:终末期肾病(ESRD)病史9年。入院检查: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增高,X光检测发现肋骨骨质疏松。下述哪种机制是导致该患者病变的主要因素
A. 血磷升高
B. 血钙降低
C. PTH溶骨的作用
D. 酸中毒
E. 维生素D缺乏
题目解答
答案
C. PTH溶骨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并发骨病的病理机制。关键点在于理解甲状旁腺激素(PTH)在慢性肾病中的作用。在ESRD患者中,由于肾功能衰竭,钙磷代谢紊乱和维生素D代谢障碍会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此时,PTH水平升高,其溶骨作用会破坏骨结构,导致骨质疏松。因此,本题的核心在于明确PTH的溶骨作用是直接致病机制,而非单一的血钙、血磷异常或维生素D缺乏。
病理生理分析
- 钙磷代谢紊乱:ESRD患者因肾脏排泄功能减退,血磷升高,同时活性维生素D(1,25(OH)₂D₃)生成减少,导致肠道钙吸收不足,血钙降低。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钙降低通过负反馈刺激甲状旁腺分泌PTH,其作用包括:
- 溶骨作用:促进骨吸收,释放钙入血,导致骨质疏松。
- 保钙排磷: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钙、排泄磷。
- 恶性循环:长期高PTH水平进一步加重骨病,形成病理机制的核心。
选项辨析
- A. 血磷升高:是结果而非直接原因,高磷间接通过刺激PTH分泌起作用。
- B. 血钙降低:是触发PTH升高的诱因,但非直接致病机制。
- C. PTH溶骨的作用:正确。PTH直接作用于骨,破坏骨结构,导致骨质疏松。
- D. 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在ESRD中存在,但对骨病的直接影响较弱。
- E. 维生素D缺乏:虽参与钙吸收障碍,但需通过PTH介导最终病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