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男,45岁。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病史3年。规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螺内酯治疗。1周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尿量减少,近2天尿量约100ml/d。该患者最可能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 )。A. 血钾降低B. 血镁降低C. 血钙升高D. 血钾升高E. 血钠升高
男,45岁。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病史3年。规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螺内酯治疗。1周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尿量减少,近2天尿量约100ml/d。该患者最可能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 )。
A. 血钾降低
B. 血镁降低
C. 血钙升高
D. 血钾升高
E. 血钠升高
题目解答
答案
D. 血钾升高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用药相关电解质紊乱的理解,重点在于分析药物作用与肾功能变化对血钾的影响。
解题核心思路:
- 明确患者用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螺内酯均为保钾类药物,长期使用易导致血钾升高。
- 肾功能变化:急性肾损伤(AKI)导致肾脏排钾能力下降,进一步加重高血钾。
- 排除干扰项:其他电解质紊乱(如血钙、血钠、血镁)与题干中用药和病理机制无直接关联。
破题关键:
- ACEI和螺内酯的保钾作用叠加是核心原因。
- 急性肾损伤使钾排泄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药物作用分析
-
ACEI的作用:
- 抑制血管紧张素II生成,减少醛固酮分泌。
- 醛固酮减少导致肾脏排钾减少,长期使用易致血钾升高。
-
螺内酯的作用: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直接抑制醛固酮作用,促进钾潴留、钠排泄。
- 本身具有显著的保钾作用。
肾功能恶化的影响
- 急性肾损伤(如少尿、无尿)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钾排泄能力显著降低。
- 钾潴留与药物作用叠加,血钾水平进一步升高。
排除其他选项
- 血镁、血钙、血钠的异常无直接用药或病理机制支持。
- 血钠升高更可能见于脱水,但患者尿量减少提示容量负荷重,血钠更可能正常或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