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列生产函数所表示的规模报酬是递增、不变还是递减? (1)f(L,K)=10(L1/2+K1/2); (2)f(L,K)=2L2+2LK-4K2; (3)f(L,K)=aL+bK。答案: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生产函数,则规模报酬情况的判断规则:当f(tL,tK)>tf(L,K)时,规模报酬递增;当f(tL,tK)=tf(L,K)时,规模报酬不变;当f(tL,tK)1,则 即该生产函数规模报酬递减。 (2)由生产函数为f(L,K)=2L2+2LK-4K2可得:f(tL,tK)=2(tL)2+2tLtK-4(tK)2=t2(2L2+2LK-4K2)=t2f(L,K)。 由于t>1,则f(tL,tK)=t2f(L,K)>tf(L,K),即该生产函数规模报酬递增。 (3)由生产函数为f(L,K)=aL+bK可得:f(tL,tK)=atL+btK=t(aL+bK)=tf(L,K),因此该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解析:空5、论述题(10分,每题5分)1. 生产的三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通常会在第二阶段进行生产?答案: (1)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在假定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只有劳动投入可变的条件下,以劳动投入多少来划分的生产不同阶段。 具体而言,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总产量曲线[1]、平均产量曲线[2]和边际产量曲线[3]之间的关系来划分的。如图6-4所示:第Ⅰ阶段,平均产量[4]递增阶段,即劳动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这一阶段是从原点到APL、MPL两曲线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由0到L3的区间。第Ⅱ阶段,平均产量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5]仍然大于0,所以总产量仍然是递增的,直到总产量达到最高点。这一阶段是从APL、MPL两曲线的交点到MPL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由L3到L4的区间。第Ⅲ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也是递减的,这一阶段是MPL曲线和横轴的交点以后的阶段,即劳动投入量L4以后的区间。 图6-4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2)首先,厂商肯定不会在第Ⅲ阶段进行生产,因为这个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生产不会带来任何的好处。其次,厂商也不会在第Ⅰ阶段进行生产,因为平均产量在增加,投入的这种生产要素还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厂商没有获得预期的好处,继续扩大可变投入的使用量从而使产量扩大是有利可图的,至少使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时为止。因此厂商通常会在第Ⅱ阶段进行生产,虽然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下降,但是总产量还在不断增加,收入也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增加时为止。解析:空2.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6]与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之间有何关系?边际生产力递减是如何体现在现实中的?请举例说明。答案: (1)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与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关系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将资本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出的增量即资本的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的现象。一般认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并不是根据经济学中的某种理论或原理推导出来的规律,它是根据对实际的生产和技术情况观察所作出的经验性概括,反映了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纯技术关系。同时,该规律只有在下述条件都具备时才会发生作用:生产技术水平既定不变;除一种投入要素可变外,其他投入要素均固定不变;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必须超过一定点。 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产量却有所增加,这种情况被认为发生了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由两个层次观察到:①产量不变时,所使用的要素投入减少;②要素投入不变时,其所生产的产量增加。 显然,按照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不存在技术进步时,总产出最终停止增长。可是,现实的经济实践表明,总产出并没有停止增长的情况,原因是技术进步提高了要素的生产率,保证了总产出的持续增长。技术进步导致生产率的提高不仅阻止了要素边际生产力的递减,一定程度上反而提高了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通过资本、劳动等加强并维持产出的增长。 可以说,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则是长期生产的结果。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现实中的体现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现实中的例子很多,比如,对于给定的1公顷麦田来说,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前提下,考虑使用化肥的效果。如果只使用一公斤化肥,那可想而知,这一公斤化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即边际产量是很小的,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随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会逐步提高,直至达到最佳的效果即最大的边际产量。但必须看到,若超过化肥的最佳使用量后,再继续增加化肥使用量,就会对小麦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化肥的边际产量就会下降。过多的化肥甚至会烧坏庄稼,导致负的边际产量。解析:空6、选择题(29分,每题1分)1. 恩格尔曲线[7]是从( )导出。A. 价格-消费曲线[8]B. 收入-消费曲线[9]C. 需求曲线D. 无异曲线答案:B解析:恩格尔曲线表示某种商品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它是从收入-消费曲线(消费者均衡消费组合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推导出来的。2. 如果一个社会中共有三名成员A、B和C,其中A愿为第5个单位的某公共物品支付10元,B、C分别为20元和30元,则当( )时,政府应生产第5单位的公共物品。A. 边际成本小于等于20元B. 边际成本小于等于60元C. 平均成本小于等于20元D. 平均成本小于等于60元答案:B解析:公共品的需求曲线是个人边际效用[10]的垂直加总,因此当边际成本小于个人边际效用之和时,提供公共品是帕累托有效的。3. 当一个完全竞争厂商处于短期均衡时,可能是( )。A. AVC下降B. AC下降C. MC下降D. 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上升答案:B解析:厂商处于短期均衡时,P=AR=MR=MC>AVC。由于MC>AVC,因此AVC递增,从而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如果MC下降,那么MC4. 在一条狭窄巷子里,两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相向而行。每个人都有两个策略,即选择“冲过去”或者选择“避让”。如果选择“避让”,不管对方采取什么策略,他得到的收益都是0。如果其中一人采取“冲过去”的策略,如果对方采取“避让”,那么他得到的收益是9;如果对方不避让,那么他得到的收益是-36。这个博弈有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和( )。A. 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两人都以80%概率选择“避让”,以20%的概率选择“冲过去”B. 两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每个年轻人轮流采取避让或者冲过去C. 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一人以80%的概率选择“避让”,另一人以20%的概率选择“冲过去”6. 边际成本先于平均成本而上升。(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边际成本的变化总是比平均成本的变化要快。当生产要素的配置达到最佳状态后,边际产量开始下降,边际成本开始上升,但平均产量仍在上升,于是平均成本也在下降,一直到边际产量上升且交于平均产量的最低点,平均成本才转而进入上升阶段。7. 假定两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大于零,那么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而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小于零。8. 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边际社会成本[11]小于边际私人成本。(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情况,正外部性表明社会收益大于个人收益,负外部性表明社会成本大于个人成本。正外部性是从收益角度分析问题,负外部性是从成本角度分析问题。负外部性表明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9. 若名义利率为3%,物价每年下降2%,则实际利率大约为5%。(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由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则实际利率为r=i-π=3%-(-2%)=5%。10. 存在外部性的场合,垄断市场的效率不一定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存在负外部性时,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社会成本-边际外部成本,即MC=MSC-MEC,所以MSC>MC。社会最优均衡条件是MR=MSC,垄断市场的均衡条件是MR=MC,且dMR/dQ<0,因此垄断市场的均衡产量大于社会最优的均衡产量,即垄断市场导致生产过剩[12]。11. 货币的边际效用随着货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正确
下列生产函数所表示的规模报酬是递增、不变还是递减? (1)f(L,K)=10(L1/2+K1/2); (2)f(L,K)=2L2+2LK-4K2; (3)f(L,K)=aL+bK。答案: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生产函数,则规模报酬情况的判断规则:当f(tL,tK)>tf(L,K)时,规模报酬递增;当f(tL,tK)=tf(L,K)时,规模报酬不变;当f(tL,tK)1,则 即该生产函数规模报酬递减。 (2)由生产函数为f(L,K)=2L2+2LK-4K2可得:f(tL,tK)=2(tL)2+2tLtK-4(tK)2=t2(2L2+2LK-4K2)=t2f(L,K)。 由于t>1,则f(tL,tK)=t2f(L,K)>tf(L,K),即该生产函数规模报酬递增。 (3)由生产函数为f(L,K)=aL+bK可得:f(tL,tK)=atL+btK=t(aL+bK)=tf(L,K),因此该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解析:空5、论述题(10分,每题5分)1. 生产的三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通常会在第二阶段进行生产?答案: (1)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在假定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只有劳动投入可变的条件下,以劳动投入多少来划分的生产不同阶段。 具体而言,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总产量曲线[1]、平均产量曲线[2]和边际产量曲线[3]之间的关系来划分的。如图6-4所示:第Ⅰ阶段,平均产量[4]递增阶段,即劳动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这一阶段是从原点到APL、MPL两曲线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由0到L3的区间。第Ⅱ阶段,平均产量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5]仍然大于0,所以总产量仍然是递增的,直到总产量达到最高点。这一阶段是从APL、MPL两曲线的交点到MPL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由L3到L4的区间。第Ⅲ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也是递减的,这一阶段是MPL曲线和横轴的交点以后的阶段,即劳动投入量L4以后的区间。 图6-4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2)首先,厂商肯定不会在第Ⅲ阶段进行生产,因为这个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生产不会带来任何的好处。其次,厂商也不会在第Ⅰ阶段进行生产,因为平均产量在增加,投入的这种生产要素还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厂商没有获得预期的好处,继续扩大可变投入的使用量从而使产量扩大是有利可图的,至少使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时为止。因此厂商通常会在第Ⅱ阶段进行生产,虽然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下降,但是总产量还在不断增加,收入也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增加时为止。解析:空2.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6]与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之间有何关系?边际生产力递减是如何体现在现实中的?请举例说明。答案: (1)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与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关系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将资本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出的增量即资本的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的现象。一般认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并不是根据经济学中的某种理论或原理推导出来的规律,它是根据对实际的生产和技术情况观察所作出的经验性概括,反映了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纯技术关系。同时,该规律只有在下述条件都具备时才会发生作用:生产技术水平既定不变;除一种投入要素可变外,其他投入要素均固定不变;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必须超过一定点。 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产量却有所增加,这种情况被认为发生了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由两个层次观察到:①产量不变时,所使用的要素投入减少;②要素投入不变时,其所生产的产量增加。 显然,按照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不存在技术进步时,总产出最终停止增长。可是,现实的经济实践表明,总产出并没有停止增长的情况,原因是技术进步提高了要素的生产率,保证了总产出的持续增长。技术进步导致生产率的提高不仅阻止了要素边际生产力的递减,一定程度上反而提高了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通过资本、劳动等加强并维持产出的增长。 可以说,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则是长期生产的结果。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现实中的体现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现实中的例子很多,比如,对于给定的1公顷麦田来说,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前提下,考虑使用化肥的效果。如果只使用一公斤化肥,那可想而知,这一公斤化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即边际产量是很小的,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随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会逐步提高,直至达到最佳的效果即最大的边际产量。但必须看到,若超过化肥的最佳使用量后,再继续增加化肥使用量,就会对小麦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化肥的边际产量就会下降。过多的化肥甚至会烧坏庄稼,导致负的边际产量。解析:空6、选择题(29分,每题1分)1. 恩格尔曲线[7]是从( )导出。A. 价格-消费曲线[8]B. 收入-消费曲线[9]C. 需求曲线D. 无异曲线答案:B解析:恩格尔曲线表示某种商品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它是从收入-消费曲线(消费者均衡消费组合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推导出来的。2. 如果一个社会中共有三名成员A、B和C,其中A愿为第5个单位的某公共物品支付10元,B、C分别为20元和30元,则当( )时,政府应生产第5单位的公共物品。A. 边际成本小于等于20元B. 边际成本小于等于60元C. 平均成本小于等于20元D. 平均成本小于等于60元答案:B解析:公共品的需求曲线是个人边际效用[10]的垂直加总,因此当边际成本小于个人边际效用之和时,提供公共品是帕累托有效的。3. 当一个完全竞争厂商处于短期均衡时,可能是( )。A. AVC下降B. AC下降C. MC下降D. 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上升答案:B解析:厂商处于短期均衡时,P=AR=MR=MC>AVC。由于MC>AVC,因此AVC递增,从而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如果MC下降,那么MC4. 在一条狭窄巷子里,两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相向而行。每个人都有两个策略,即选择“冲过去”或者选择“避让”。如果选择“避让”,不管对方采取什么策略,他得到的收益都是0。如果其中一人采取“冲过去”的策略,如果对方采取“避让”,那么他得到的收益是9;如果对方不避让,那么他得到的收益是-36。这个博弈有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和( )。A. 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两人都以80%概率选择“避让”,以20%的概率选择“冲过去”B. 两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每个年轻人轮流采取避让或者冲过去C. 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一人以80%的概率选择“避让”,另一人以20%的概率选择“冲过去”6. 边际成本先于平均成本而上升。(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边际成本的变化总是比平均成本的变化要快。当生产要素的配置达到最佳状态后,边际产量开始下降,边际成本开始上升,但平均产量仍在上升,于是平均成本也在下降,一直到边际产量上升且交于平均产量的最低点,平均成本才转而进入上升阶段。7. 假定两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大于零,那么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而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小于零。8. 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边际社会成本[11]小于边际私人成本。(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情况,正外部性表明社会收益大于个人收益,负外部性表明社会成本大于个人成本。正外部性是从收益角度分析问题,负外部性是从成本角度分析问题。负外部性表明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9. 若名义利率为3%,物价每年下降2%,则实际利率大约为5%。(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由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则实际利率为r=i-π=3%-(-2%)=5%。10. 存在外部性的场合,垄断市场的效率不一定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存在负外部性时,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社会成本-边际外部成本,即MC=MSC-MEC,所以MSC>MC。社会最优均衡条件是MR=MSC,垄断市场的均衡条件是MR=MC,且dMR/dQ<0,因此垄断市场的均衡产量大于社会最优的均衡产量,即垄断市场导致生产过剩[12]。11. 货币的边际效用随着货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正确
题目解答
答案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