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932年,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驻防上海的中国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战,海外华侨从财力、物力上积极支援淞沪抗战,一支由250多人组成的____奔赴淞沪抗日前线,英勇杀敌。A. 华侨抗日救国自卫军B. 华侨抗日救国义勇军C. 华侨抗日救国游击队D. 华侨抗日救国同盟军
1932年,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驻防上海的中国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战,海外华侨从财力、物力上积极支援淞沪抗战,一支由250多人组成的____奔赴淞沪抗日前线,英勇杀敌。
A. 华侨抗日救国自卫军
B. 华侨抗日救国义勇军
C. 华侨抗日救国游击队
D. 华侨抗日救国同盟军
题目解答
答案
B. 华侨抗日救国义勇军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华侨抗战史实,关键点在于不同名称的抗日武装组织的历史背景与特点。需要结合一·二八事变后海外华侨的具体支援形式,特别是直接参战的军事组织名称。解题核心在于区分“义勇军”与其他选项中组织名称的历史定位,如“义勇军”通常指自发组织、志愿参战的民众武装,而“自卫军”“游击队”“同盟军”则有不同侧重。
选项辨析
- “义勇军”:指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如东北抗日义勇军,强调“自愿”和“民众基础”,与海外华侨直接参战的性质相符。
- “自卫军”:通常指地方性防御组织,如城市或乡村为自卫而成立的武装,与大规模参战的性质不符。
- “游击队”:强调灵活机动的战术,但题目中未提及战术特点,且“游击队”更常见于敌后抗战。
- “同盟军”:指多个组织联合形成的军队,但题目中强调“华侨组成”,未体现联合性质。
历史依据
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海外华侨不仅提供物资支持,还直接组建军事队伍参战。根据历史记载,“华侨抗日救国义勇军”是当时华侨参战的主要组织形式,人数约250余人,与题干描述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