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 ①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并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一般来说,空间站大都在约4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运行,比如,我国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目前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还有我们正在建造的中国空间站等。 ②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 ③大家都知道,航天发射是非常昂贵的。空间站飞往更高的轨道需要消耗运载火箭更多的能量,对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要把成吨的设备携带到较高的高度,成本过于高昂。 ④太空实验的观测需求也是因素之一。空间站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特定观测需求情况下进行太空实验。大气是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变薄的,太空和地球大气层之间没有明确、清晰的边界。国际航空联合会将海拔100公里的高度定义为大气层与太空的界线,即“卡门线”,卡门线之外的部分称为太空。一般太空实验所需要的接近真空的环境、无云层遮挡的望远镜观测优势、近乎无重力的实验条件等,在400公里高度都可以满足。 ⑤设置这个高度,还考虑了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 ⑥在地球周围有一个名为“范艾伦辐射带”的空间区域,它大致分成1500~5000公里和13000~20000公里的高度范围,在空间大气扰动的时候还会向上、向下扩张。这一区域有能量非常高、密度也非常大的带电粒子,对在其中飞行的飞行器伤害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地磁场本身不是对称的,在南大西洋上方的地磁场形态导致这里的辐射带高度比较低,在有扰动的时候可能只有1000公里高度左右,空间站飞高了就很容易进入辐射带,受到带电粒子的伤害。 ⑦综合考量上面介绍的各种因素,科学家把空间站飞行的高度,设定在400公里附近。(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3月29日)(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 A.第①段列举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国际空间站等例子,用以介绍空间站大都只“飞”约400公里高的情况。B.卡门线是一条位于海拔100公里处,被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为大气层与太空的界线。卡门线之外的部分称为太空。C.“范艾伦辐射带”是地球周围的空间区域,它一直向上、向下扩张,这个区域有能量非常高、密度非常大的带电粒子,会伤害区域内的飞行器。D.第⑥段加点词语“可能”“左右”是对有扰动时候的南大西洋上方辐射带高度的推测和估计,用语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2)文章用“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为题,有何妙处?(3)根据全文内容说说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 ①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并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一般来说,空间站大都在约4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运行,比如,我国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目前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还有我们正在建造的中国空间站等。
②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
③大家都知道,航天发射是非常昂贵的。空间站飞往更高的轨道需要消耗运载火箭更多的能量,对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要把成吨的设备携带到较高的高度,成本过于高昂。
④太空实验的观测需求也是因素之一。空间站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特定观测需求情况下进行太空实验。大气是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变薄的,太空和地球大气层之间没有明确、清晰的边界。国际航空联合会将海拔100公里的高度定义为大气层与太空的界线,即“卡门线”,卡门线之外的部分称为太空。一般太空实验所需要的接近真空的环境、无云层遮挡的望远镜观测优势、近乎无重力的实验条件等,在400公里高度都可以满足。
⑤设置这个高度,还考虑了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
⑥在地球周围有一个名为“范艾伦辐射带”的空间区域,它大致分成1500~5000公里和13000~20000公里的高度范围,在空间大气扰动的时候还会向上、向下扩张。这一区域有能量非常高、密度也非常大的带电粒子,对在其中飞行的飞行器伤害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地磁场本身不是对称的,在南大西洋上方的地磁场形态导致这里的辐射带高度比较低,在有扰动的时候可能只有1000公里高度左右,空间站飞高了就很容易进入辐射带,受到带电粒子的伤害。
⑦综合考量上面介绍的各种因素,科学家把空间站飞行的高度,设定在400公里附近。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3月29日)(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
A.第①段列举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国际空间站等例子,用以介绍空间站大都只“飞”约400公里高的情况。
B.卡门线是一条位于海拔100公里处,被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为大气层与太空的界线。卡门线之外的部分称为太空。
C.“范艾伦辐射带”是地球周围的空间区域,它一直向上、向下扩张,这个区域有能量非常高、密度非常大的带电粒子,会伤害区域内的飞行器。
D.第⑥段加点词语“可能”“左右”是对有扰动时候的南大西洋上方辐射带高度的推测和估计,用语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
(2)文章用“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为题,有何妙处?
(3)根据全文内容说说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
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 ①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并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一般来说,空间站大都在约4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运行,比如,我国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目前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还有我们正在建造的中国空间站等。
②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
③大家都知道,航天发射是非常昂贵的。空间站飞往更高的轨道需要消耗运载火箭更多的能量,对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要把成吨的设备携带到较高的高度,成本过于高昂。
④太空实验的观测需求也是因素之一。空间站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特定观测需求情况下进行太空实验。大气是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变薄的,太空和地球大气层之间没有明确、清晰的边界。国际航空联合会将海拔100公里的高度定义为大气层与太空的界线,即“卡门线”,卡门线之外的部分称为太空。一般太空实验所需要的接近真空的环境、无云层遮挡的望远镜观测优势、近乎无重力的实验条件等,在400公里高度都可以满足。
⑤设置这个高度,还考虑了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
⑥在地球周围有一个名为“范艾伦辐射带”的空间区域,它大致分成1500~5000公里和13000~20000公里的高度范围,在空间大气扰动的时候还会向上、向下扩张。这一区域有能量非常高、密度也非常大的带电粒子,对在其中飞行的飞行器伤害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地磁场本身不是对称的,在南大西洋上方的地磁场形态导致这里的辐射带高度比较低,在有扰动的时候可能只有1000公里高度左右,空间站飞高了就很容易进入辐射带,受到带电粒子的伤害。
⑦综合考量上面介绍的各种因素,科学家把空间站飞行的高度,设定在400公里附近。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3月29日)(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
A.第①段列举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国际空间站等例子,用以介绍空间站大都只“飞”约400公里高的情况。
B.卡门线是一条位于海拔100公里处,被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为大气层与太空的界线。卡门线之外的部分称为太空。
C.“范艾伦辐射带”是地球周围的空间区域,它一直向上、向下扩张,这个区域有能量非常高、密度非常大的带电粒子,会伤害区域内的飞行器。
D.第⑥段加点词语“可能”“左右”是对有扰动时候的南大西洋上方辐射带高度的推测和估计,用语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
(2)文章用“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为题,有何妙处?
(3)根据全文内容说说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
题目解答
答案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BD.正确;
C.有误,“它一直向上、向下扩张”错误。原文是“在空间大气扰动的时候还会向上、向下扩张”,原文有限定词语“在空间大气扰动的时候”,而不是“一直”。
故选:C。
(2)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文章以“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在内容上,交代了文章说明的内容,同时采用疑问句式,设置悬念,既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符合题意的语句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文章第③段“航天发射是非常昂贵的。空间站飞往更高的轨道需要消耗运载火箭更多的能量,对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要把成吨的设备携带到较高的高度成本过于高昂”,第④段“太空实验的观测需求也是因素之一”,第⑤段“设置这个高度,还考虑了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这些内容来概括作答。
答案:
(1)C
(2)题目用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
(3)①航天发射的成本非常昂贵; ②满足太空实验的观测需求; ③考虑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
ABD.正确;
C.有误,“它一直向上、向下扩张”错误。原文是“在空间大气扰动的时候还会向上、向下扩张”,原文有限定词语“在空间大气扰动的时候”,而不是“一直”。
故选:C。
(2)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文章以“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在内容上,交代了文章说明的内容,同时采用疑问句式,设置悬念,既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符合题意的语句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文章第③段“航天发射是非常昂贵的。空间站飞往更高的轨道需要消耗运载火箭更多的能量,对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要把成吨的设备携带到较高的高度成本过于高昂”,第④段“太空实验的观测需求也是因素之一”,第⑤段“设置这个高度,还考虑了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这些内容来概括作答。
答案:
(1)C
(2)题目用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
(3)①航天发射的成本非常昂贵; ②满足太空实验的观测需求; ③考虑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标题作用的分析以及信息筛选与概括能力。
解题思路:
- 第(1)题需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注意细节表述是否一致,尤其关注限定条件(如“在空间大气扰动的时候”)。
- 第(2)题需结合说明文标题的特点,分析疑问句的作用(如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 第(3)题需通读全文,筛选关键段落(如第③、④、⑤段),归纳空间站高度设定的三大原因。
第(1)题
选项C错误:原文中“范艾伦辐射带”“向上、向下扩张”需满足“在空间大气扰动的时候”这一条件,而选项表述为“一直”扩张,忽略了限定条件,属于绝对化表述。
其他选项正确:A项列举例子准确;B项“卡门线”定义无误;D项“可能”“左右”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第(2)题
标题作用:
- 疑问句形式:直接点明文章核心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导关注下文的解答。
第(3)题
原因归纳:
- 成本因素:更高轨道需更多能量,发射成本高昂。
- 实验需求:400公里高度已满足接近真空、无云层遮挡、微重力等实验条件。
- 安全因素:避免进入范艾伦辐射带,减少带电粒子对空间站和航天员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