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案例】 背景:某公司拟建一年生产能力40万吨的生产性项目以生产A产品。与其同类型的某已建项目年生产能力20万吨,设备投资额为400万元,经测算设备投资的综合调价系数为1.2。该已建项目中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及其他工程费用占设备投资的百分比分别为60%、30%、6%,相应的综合调价系数为1.2、1.1、1.05,生产能力指数为0.5。 拟建项目计划建设期2年,运营期10年,运营期第一年的生产能力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80%、第二年达100%。 建设期第一年投资600万,第二年投资800万,投资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寿命12年,残值为100万,按直线折旧法计提折旧。流动资金分别在建设期第二年与运营期第一年投入100万、250万。项目建设资金中的1000万为公司自有资金,其余为银行贷款。 问题: 估算拟建项目的设备投资额 估算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静态投资 计算运营期各年的所得税 在表 4 中填入全部相关数据 5.计算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与动态投资回收期 6.计算项目的财务净现值 7.计算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 8.根据计算出的评价指标,分析拟建项目的可行性
【案例】 背景:某公司拟建一年生产能力40万吨的生产性项目以生产A产品。与其同类型的某已建项目年生产能力20万吨,设备投资额为400万元,经测算设备投资的综合调价系数为1.2。该已建项目中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及其他工程费用占设备投资的百分比分别为60%、30%、6%,相应的综合调价系数为1.2、1.1、1.05,生产能力指数为0.5。 拟建项目计划建设期2年,运营期10年,运营期第一年的生产能力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80%、第二年达100%。 建设期第一年投资600万,第二年投资800万,投资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寿命12年,残值为100万,按直线折旧法计提折旧。流动资金分别在建设期第二年与运营期第一年投入100万、250万。项目建设资金中的1000万为公司自有资金,其余为银行贷款。 问题: 估算拟建项目的设备投资额 估算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静态投资 计算运营期各年的所得税 在表 4 中填入全部相关数据 5.计算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与动态投资回收期 6.计算项目的财务净现值 7.计算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 8.根据计算出的评价指标,分析拟建项目的可行性
题目解答
答案
问题 1: 生产能力指数法是根据已建成的、性质类似的建设项目或生产装置的投资额和生产能力及拟建项目或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估算拟建项目的投资额。该方法既可用于估算整个项目的静态投资,也可用于估算静态投资中的设备投资。本题是用于估算设备投资。其基本算式为: 式中: C 1 —已建类似项目或生产装置的投资额; C 2 —拟建项目或生产装置的投资额; Q 1 —已建类似项目或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 Q 2 —拟建项目或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 n—生产能力指数; f—考虑已建项目与拟建项目因建设时期、建设地点不同引起的费用变化而设的综合调整系数。 根据背景资料知: C 1 =400 万元;Q 1 =20 万吨;Q 2 =40 万吨;n=0.5;f=1.2 则拟建项目的设备投资估算值为: 问题 2: 固定资产静态投资的估算方法有很多种,但从本案例所给的背景条件分析,这里只能采 用设备系数法进行估算。设备系数法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C——拟建项目的静态投资; E——根据拟建项目的设备清单按已建项目当时的价格计算的设备费; P 1 、P 2 、P 3 ......——已建项目中建筑、安装及其他工程费用等占设备费的百分比; f、f 1 、f 2 、f 3 ......——因时间因素引起的定额、价格、费用标准等变化的综合调整系数; I——拟建项目的其他费用。 根据背景资料知: 所以,拟建项目静态投资的估算值为: 565.6854×(1.2+1.2×60%+1.1×30%+1.05×6%)=1308.4303(万元) 问题 3: 计算所得税的关键是要搞清楚纳税基数的概念。所得税的纳税基数是产品销售收入减总成本再减销售税金及附加,也被称为税前利润。所得税必须按年计算,且只是在企业具有税前利润的前提下才交纳。 所得税=(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率 所以,运营期第一年的所得税为: (600-330-600×6%)×33%=77.22≈77(万元) 运营期第二年至经十年每年的所得税为: (800-410-800×6%)×33%=112.86≈113(万元) 建设期两年因无收入,所以不交所得税。 问题 4: 填写现金流量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销售收入发生在运营期的各年。 2)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发生在运营期的最后一年。填写该值时需要注意,固定资产余值并不是残值,它是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已提折旧的剩余值,即: 固定资产余值=固定资产原值-已提折旧 本案例的折旧采用直线折旧法,因此: 年折旧额= =108.3333(万元) 则固定资产余值为:(600+800)-108.3333×10=316.6667≈317(万元) 3)回收流动资金发生在运营期的最后一年,流动资金应全额回收。 4)现金流入=销售收入+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5)固定资产投资发生在建设的各年。 6)流动资金发生在投入年。 7)经营成本发生在运营期的各年。 8)销售税金及附加发生在运营期的各年,等于销售收入×6%。 9)所得税发生在运营期的盈利年。 10)现金流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经营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 11)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问题 5: 在计算投资回收期时,主要是用现金流量表中的净现金流量,只不过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时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而计算动态投资回收期时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1)静态投资回收期 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时,需要用“现金流量表”中的净现金流量构造一个具有累计净现金流量的表,如表 6 所示: 从表 5-18 找出累计净现金流量由负值变为正值的年份,如表 5-18 中的第七年为-157(万元),第八年则为 182(万元)。显然静态投资回期在第七年与第八年之间,这时可用插入法求得具体的数值。静态投资回期的计算公式为: (2)动态投资回收期 计算动态投资回收期时,需要用“现金流量表”中的净现金流量构造一个具有折现净现金流量和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的表。均按基准收益率进行折现,将发生在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第零年去。如表7 所示: 注:表中数值均按四舍五入原则取至整数。 从表 7 找出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由负值变为正值的年份,如表第十年为-59(万元),第十一年则 为 60(万元)。显然动态投资回期在第十年与第十一年之间,模仿静态投资回收期的求法,用插入法 求出具体的数值: 问题 6: 财务净现值(FNPV)实际是将发生在“现金流量表”中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折到第零年的代数和。也就是表 5.13 中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对应于第十二年的值。即: 财务净现值(FNPV)=381(万元) 问题 7: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是指按“现金流量表”中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求净现值为零时对应的折现率。财务内部收益率的求解通过三步实现。 (1)列算式:算式实际上是求财务净现值(FNPV)的表达式,是根据“现金流量表”中净现金流量“行”的数值,设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x 来列。本案例的算式为: (2)试算:试算是任设一个 x 值,代入式(9.1)中,观察求出的 FNPV 是大于零还是小于零。若大于零,表明所设的 x 值小了,可以再设一个大一些的 x 值;若小于零则表明 x 值设大了。 现设x=11%,代入式(9.1)中,得: NPV 11% ≈156 再设x=12%,代入式(9.1)中,得: FNPV 12% ≈66.23 再设x=13%,代入式(9.1)中,得: FNPV 13% ≈-15.03 显然,要求的财务内部收益率( FIRR )在 12%与 13%之间。 (3)插入:通过 FNPV 12% ≈66.23 与 FNPV 13% ≈-15.03,在 12%与 13%之间用插入法求解财务内 部收益率( FIRR )。 问题 8: 计算出的评价指标共有四个: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期、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 因为:财务净现值大于零,所以项目可行。 内部收益率 12.82%大于基准收益率 10%,可行。 因为背景资料没给基准回收期,所以无法从静态投资回收期与动态投资回期角度对项目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