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发现小月同学有些自卑,便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活动,帮助同学们克服自卑心理。在班会上,刘老师让每个人在自己的背后贴一张纸,由其他同学在纸上写出他的优点。小月看到自己的纸条上写着“帮助班级浇花”“帮助同学答疑”……她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有很多优点的。后来小月的自卑心理渐渐改善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刘老师的教学行为。
刘老师发现小月同学有些自卑,便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活动,帮助同学们克服自卑心理。在班会上,刘老师让每个人在自己的背后贴一张纸,由其他同学在纸上写出他的优点。小月看到自己的纸条上写着“帮助班级浇花”“帮助同学答疑”……她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有很多优点的。后来小月的自卑心理渐渐改善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刘老师的教学行为。
题目解答
答案
刘老师的行为符合新型学生观的理念。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要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同时,学生也是正在成长的人,是不成熟的人。学生是否能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和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材料中,刘老师在发现小月有些自卑的情况下,通过召开班会活动的形式对小月及其他同学进行正确的引导,说明其意识到学生有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潜力。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材料中,刘老师在班会上通过让同学们为其他同学写优点的方式,让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认识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独特且有价值的存在。
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明白事理,才能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材料中,刘老师并没有对小月同学进行直接的说教,而是让同学们互相观察、互相了解、互相鼓励,引导自卑的同学自己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走出自卑的阴霾。
综上所述,刘老师的教学行为值得提倡,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观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应用。需要结合材料,从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解题核心在于联系理论要点,结合刘老师的具体行为,说明其教育智慧。
① 学生是发展的人
理论要点: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需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长。
材料分析:刘老师发现小月自卑时,未放弃或忽视她,而是通过班会活动引导她发现自身优点,体现了对小月发展潜能的期待和教育信心。
② 学生是独特的人
理论要点: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需珍视其独特性。
材料分析:班会上让同学互写优点,帮助小月认识到自己“浇花”“答疑”等独特行为的价值,体现了对小月个性特点的尊重和自我认知的引导。
③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理论要点:学生需通过自主体验、思考形成认识。
材料分析:刘老师未直接说教,而是让小月通过他人评价和自我观察发现优点,体现了对小月独立思考和自我成长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