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男性,52岁。上腹部不适3年,加重半年,伴黑便一周入院,吸烟20余年。明确诊断后行胃癌根治术,留置胃管和腹腔引流管。现术后第3日,病人一直卧床,肛门尚未排气,腹胀明显,尚未进食,给予静脉输液等治疗。该病人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错误的是()A. 仔细检查引流物的量和颜色的变化B.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阻塞C. 换药时应注意引流管体外部分的固定D. 有多根引流管时应区分各引流管的引流部位E. 胃肠减压管,只要待引流液减少即可拔除
男性,52岁。上腹部不适3年,加重半年,伴黑便一周入院,吸烟20余年。明确诊断后行胃癌根治术,留置胃管和腹腔引流管。现术后第3日,病人一直卧床,肛门尚未排气,腹胀明显,尚未进食,给予静脉输液等治疗。该病人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错误的是()
A. 仔细检查引流物的量和颜色的变化
B.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阻塞
C. 换药时应注意引流管体外部分的固定
D. 有多根引流管时应区分各引流管的引流部位
E. 胃肠减压管,只要待引流液减少即可拔除
题目解答
答案
E. 胃肠减压管,只要待引流液减少即可拔除
解析
本题考查术后引流管的护理要点,特别是胃肠减压管的拔除指征。关键点在于理解引流管拔除的综合判断标准,而非单一指标。患者术后腹胀明显、肛门未排气,说明胃肠功能尚未恢复,此时若过早拔除胃肠减压管,可能导致并发症。选项E忽略了肛门排气、胃肠蠕动恢复等重要条件,属于典型错误。
选项分析
-
A. 仔细检查引流物的量和颜色的变化
正确。引流液的性状(如颜色、量)可反映术后恢复情况,需密切观察。 -
B.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阻塞
正确。引流管阻塞会影响引流效果,需定期检查通畅性。 -
C. 换药时应注意引流管体外部分的固定
正确。固定不牢可能导致引流管脱出或移位。 -
D. 有多根引流管时应区分各引流管的引流部位
正确。区分引流管位置可避免混淆,确保精准护理。 -
E. 胃肠减压管,只要待引流液减少即可拔除
错误。胃肠减压管的拔除需综合判断,包括引流液减少、肛门排气、腹胀缓解、患者食欲恢复等。仅凭引流液减少可能无法反映胃肠功能是否真正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