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1~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中国 30.3 美国 110.0-|||-墨西哥 26.7 德国 21.1-|||-印度 22.2 加拿大 17.3-|||-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B. 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 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D. 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 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 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 阻碍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A.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 增大人口性别比C. 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 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A. 环卫人员 B. 中小幼教师C. 工程技术人员 D. 建筑设计师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华铁道网2013年3月7日报道:2013年春运3月6日落幕,全国运送旅客总量超过了34亿人次。材料二 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3个产业工人中有2个来自农村。2010年我国外出务工农民为2.4亿。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中国 30.3 美国 110.0-|||-墨西哥 26.7 德国 21.1-|||-印度 22.2 加拿大 17.3-|||-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中国 30.3 美国 110.0-|||-墨西哥 26.7 德国 21.1-|||-印度 22.2 加拿大 17.3-|||-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中国 30.3 美国 110.0-|||-墨西哥 26.7 德国 21.1-|||-印度 22.2 加拿大 17.3-|||-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材料三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2)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公共服务人口迁移策略,即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欠发达地区向珠三角地区迁移,以减轻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负担,从而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材料二 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及其人口流出地排序(1)《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的实施(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中国 30.3 美国 110.0-|||-墨西哥 26.7 德国 21.1-|||-印度 22.2 加拿大 17.3-|||-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A.阻碍劳动力向珠三角迁移B.造成城乡、地区之间差距扩大C.促进人口合理流动、有利配置服务设施D.避免城市产生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等问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流入人口前5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3)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4)我国大规模跨省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简述我国大规模跨省区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出地区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________国家历史上和________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中国 30.3 美国 110.0-|||-墨西哥 26.7 德国 21.1-|||-印度 22.2 加拿大 17.3-|||-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2)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这种分类是以人口迁移的________为标准来划分的。(3)若甲、乙代表城市,丙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4)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产生的影响:对迁出地而言,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缓解迁出地的________,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但也可能导致迁出地________的外流。对迁入地而言,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迁移可使迁入地__________得到较大的改善;但盲目的人口迁移可增加迁入地的__________压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 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材料二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中国 30.3 美国 110.0-|||-墨西哥 26.7 德国 21.1-|||-印度 22.2 加拿大 17.3-|||-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安徽劳务网2009年3月10日 安徽省近年劳务输出逐年增长,常年在省外务工的有1 000多万人,且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劳务输出基地。材料二 2008年中国GDP总量和人均GDP。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中国 30.3 美国 110.0-|||-墨西哥 26.7 德国 21.1-|||-印度 22.2 加拿大 17.3-|||-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中国 30.3 美国 110.0-|||-墨西哥 26.7 德国 21.1-|||-印度 22.2 加拿大 17.3-|||-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安徽成为劳务大省的原因。(2)从材料三中看出,人口迁入地区是东部经济地带,结合材料二试分析其原因。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3)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近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 ( )A.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C.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材料二 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中国 30.3 美国 110.0-|||-墨西哥 26.7 德国 21.1-|||-印度 22.2 加拿大 17.3-|||-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材料三 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材料四 2012年国庆节,山东某中学生小明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1)结合材料二、三、四,试分析小明的爷爷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以及1990年又迁回山东的原因。(2)由材料一、二可知,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______。迁移到此地的农民大量开荒种地,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3)1985年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关于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B. 历史时期、气候的优劣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C. 因土地不足和土地生产力衰竭进行的人口迁移是工业社会前的特有现象D. 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它地区迁往东北部,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A. ①④B. ②③C. ①②③D. ②③④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因此说明各类人口迁移在数量上( )A. ①<② B. ①>② C. ③<④ D. ③>④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人口造成的影响是( )A. 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B. 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C. 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D. 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当分析深圳市人口增长时,应重点分析( )A. 人口的自然增长 B. 人口迁移 C. 人口出生率 D. 人口死亡率深圳市人口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这里( )A. 居民生活水平较高 B. 女性的比例高,寿命长C.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 D. 人口年龄结构轻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1~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
B. 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
C. 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
D. 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 |
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
B. 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
C. 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
D. 阻碍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 |
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
A.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B. 增大人口性别比 |
C. 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
D. 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
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
A. 环卫人员 |
B. 中小幼教师 |
C. 工程技术人员 |
D. 建筑设计师 |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铁道网2013年3月7日报道:2013年春运3月6日落幕,全国运送旅客总量超过了34亿人次。
材料二 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3个产业工人中有2个来自农村。2010年我国外出务工农民为2.4亿。
材料三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2)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公共服务人口迁移策略,即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欠发达地区向珠三角地区迁移,以减轻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负担,从而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材料二 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及其人口流出地排序
(1)《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的实施( )
A.阻碍劳动力向珠三角迁移
B.造成城乡、地区之间差距扩大
C.促进人口合理流动、有利配置服务设施
D.避免城市产生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等问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5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3)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
(4)我国大规模跨省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我国大规模跨省区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出地区的影响。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________国家历史上和________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
(2)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这种分类是以人口迁移的________为标准来划分的。
(3)若甲、乙代表城市,丙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
(4)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产生的影响:对迁出地而言,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缓解迁出地的________,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但也可能导致迁出地________的外流。
对迁入地而言,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迁移可使迁入地__________得到较大的改善;但盲目的人口迁移可增加迁入地的__________压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 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材料二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安徽劳务网2009年3月10日 安徽省近年劳务输出逐年增长,常年在省外务工的有1 000多万人,且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劳务输出基地。
材料二 2008年中国GDP总量和人均GDP。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安徽成为劳务大省的原因。
(2)从材料三中看出,人口迁入地区是东部经济地带,结合材料二试分析其原因。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3)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近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 ( )
A.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
C.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 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
材料三 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
材料四 2012年国庆节,山东某中学生小明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
(1)结合材料二、三、四,试分析小明的爷爷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以及1990年又迁回山东的原因。
(2)由材料一、二可知,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______。迁移到此地的农民大量开荒种地,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3)1985年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关于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
B. 历史时期、气候的优劣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
C. 因土地不足和土地生产力衰竭进行的人口迁移是工业社会前的特有现象 |
D. 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
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它地区迁往东北部,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A. ①④ |
B. ②③ |
C. ①②③ |
D. ②③④ |
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因此说明各类人口迁移在数量上( )
A. ①<② |
B. ①>② |
C. ③<④ |
D. ③>④ |
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人口造成的影响是( )
A. 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 |
B. 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 |
C. 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
D. 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
当分析深圳市人口增长时,应重点分析( )
A. 人口的自然增长 |
B. 人口迁移 |
C. 人口出生率 |
D. 人口死亡率 |
深圳市人口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这里( )
A. 居民生活水平较高 |
B. 女性的比例高,寿命长 |
C.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 |
D. 人口年龄结构轻 |
题目解答
答案
B
C
C
B
(1)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2)有利影响: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加剧迁入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建设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3)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
(4)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
(1)C (2)B (3)C (4)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5)有利方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迁出地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等。不利方面:造成劳动力与人才队伍的大量流失;产生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教育与老年人赡养问题等。
(1)发达 发展中
(2)2、3、4 1、5 地理范围
(3)3、4
(4)人口压力 人才和资金 综合环境 环境和人口
(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
(1)安徽农村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经济发展较慢,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工作报酬低;人地矛盾尖锐。
(2)东部经济地带的经济收入要高于其他人口流出区,就业机会多于人口流出地区,生活环境优于人口流出地区。有利影响:直接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加剧东部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3)矿产资源开发,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4)D
(1)两次迁移的影响因素都是经济因素,70年代黑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山东,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收入高于黑龙江。
(2)东北 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减少。
(3)有利影响: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不利影响: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计生、住房等困难。
A
A
B
C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