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 (共25题,50.0分)-|||-2.(2.0分)胡焕庸绘制的地理分界线是 ()-|||-园-|||-A 长江-|||-B 秦岭淮河-|||-C 黄河-|||-D 云南腾冲-黑龙江瑷珲

题目解答
答案
胡焕庸线是一条曲线,从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将中国分成两个部分,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受海洋性湿润气候影响较大,水热组合较好,东南部又是雨热同期,利于农业发展。
而西北部属大陆性干旱气候,水热条件组合差,因此,西北部农业落后,东南部农业发达。
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县的连线,大致为我国中欧地理分界线。
胡焕庸线。
D
而西北部属大陆性干旱气候,水热条件组合差,因此,西北部农业落后,东南部农业发达。
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县的连线,大致为我国中欧地理分界线。
胡焕庸线。
D
解析
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由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用于划分人口密度和地理特征的差异。该线从黑龙江黑河(原瑷珲)到云南腾冲,是中国人口分布和自然地理特征的重要分界线。
- 核心考查点:胡焕庸线的名称、提出者、起止点及其地理意义。
- 关键区分:需与秦岭-淮河线(南北地理分界线)、长江、黄河等其他重要地理分界线区分开。
胡焕庸线的核心特征包括:
- 起止点:从黑龙江黑河(原瑷珲)到云南腾冲,形成一条曲线。
- 地理意义:
- 东南部:受海洋性湿润气候影响,水热条件优越,农业发达。
- 西北部:属大陆性干旱气候,水热条件较差,农业落后。
- 作用:反映了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和自然环境差异,是研究人口、经济、环境的重要依据。
选项分析:
- A. 长江:为重要河流,与人口分界无关。
- B. 秦岭-淮河:是南北地理分界线,划分自然区域。
- C. 黄河:为河流,非人口分界线。
- D. 云南腾冲-黑龙江瑷珲:正确,胡焕庸线的起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