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版)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工程地质》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通过2018春期电大把《工程地质》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设防烈度也称设计烈度,是指在场地烈度基础上,考虑工程的重要性、抗震性和修复的难易程度,根据规范进一步调整,得到的。设计烈度是设计中实际采用的烈度。题目30简答题05. 崩塌及滑坡的形成条件是什么?答:崩塌形成的条件是斜坡前缘的部分岩体被陡倾结构面分割,并突然脱离母体,翻滚而下,造成岩块互相冲撞、破坏,最后堆积于坡脚而形成岩堆。滑坡的形成条件主要取决于下滑力与抗滑力的对比关系。斜坡的外形基本上决定了斜坡内部的应力状态,斜坡的岩土性质和结构决定了斜坡各部分抗剪强度的大小。当斜坡内部的剪切力大于岩土的抗剪强度时,斜坡将发生剪切破坏而滑坡。题目31论述题01. 叙述地震效应及其所包含各要素。答:在地震作用影响下,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称为地震效应。地震效应包括;地震力效应、地震破裂效应、地震液化效应和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等地震力效应:地震可使建(构)筑物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地震力。当建筑物经受不住这种地震力的作用时,建(构)筑物将会发生变形、开裂,甚至倒塌。地震破裂效应:在震源处以震波的形式传播于周围的地层上,引起相邻岩石振动。这种振动具有很大的能量,它以作用力的方式作用于岩石上,当这些作用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就要发生突然破裂和位移,形成断层和地裂缝,引发建(构)筑物变形和破坏。地震液化效应:干的松散粉细砂土受到震动时有变得更为紧密的趋势,但当粉细砂土层饱和时,即孔隙全部为水充填时,振动使得饱和和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地震过程的短暂时间内,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是使原来由砂粒通过其接触点所传递的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砂土层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的状态。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强烈的地震作用能激发斜坡上岩土体松动、失稳,发生滑坡和崩塌等不良的地质现象。阶段性学习测验四题目1选择题01. 在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中,RQD表示( )C.岩体质量指标题目2选择题02. 地下洞室位置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C.进洞山体、洞口位置、洞轴线位置题目3选择题03. 洞室开挖过程中,周壁岩石有时会骤然以爆炸形式呈透镜体碎片或突然弹出或抛出,并发生类似射击的噼啪声响的现象称为( )C.岩爆题目4选择题04. 影响岩体质量优劣的地质因素包括( )B.岩体的完整性、岩石质量、岩石风化程度、岩石软化性题目5选择题05. 洞室衬砌的主要作用是( )C.承受岩土压力和水压力题目6选择题06. 顶围原有的和新生的结构面相互汇合交截构成的分离体在重力作用下与围岩母体脱离,突然塌落而形成塌落拱,这种围岩破坏形式属于( )D.顶围悬垂与塌顶题目7选择题07. 黄土经冲刷、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夹有砂、砾石并具层理的黄色土状沉积物称为 ( )A. 黄土状土 B. 题目8 C. 选择题08. 下列关于膨胀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膨胀土的胀缩不可逆 E. 题目9 F. 选择题09. 盐渍土在浸水后强度 ( ) G. 降低题目10选择题10. 岩土指标的标准值是指( )岩土指标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乘统计修正系数题目11选择题11. 下列关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只需根据场地等级即可确定题目12选择题12. 回转钻探不适宜于的土层是( )碎石土题目13选择题13. 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应选用( )1:500~1:2000题目14选择题14. 野外工程地质测绘的方法,不包括( )实验法题目15选择题15. 标准贯入试验中,锤重为( )63.5kg题目16判断题01. 作用在洞室衬砌上的外水压力等于外水的全部水柱高度乘以水的重度。选择一项:错题目17判断题02. 围岩压力的大小与岩土的物理性质、岩体结构、支护结构有关,与支护时间无关。选择一项:错题目18判断题03. 全断面开挖一般适用于围岩稳定、无塌方掉石的地区。选择一项:对题目19判断题04. 地下洞室断面形状的选择,应考虑洞室的用途和服务年限、洞室的围岩性质、岩土体地应力的分布特征、洞室的支护或衬砌方式和材料等因素综合确定。选择一项:对题目20RQD表示以钻孔获取的大于10cm的岩芯断块总长度与岩心进尺总长度之比。选择一项:对题目21判断题06. 按分级变形量,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可分为四级。选择一项:错题目22判断题07. 黄土均具有湿陷性。选择一项:错题目23判断题08. 可行性勘察主要是为探明工程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选择一项:对题目24判断题09. 根据岩体变形与时间、变形与荷载的关系曲线,不能区分导致岩体破坏的变形。选择一项:对题目25判断题10. 平板荷载试验主要用于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土的变形模量。选择一项:对题目26简答题02. 保障围岩稳定性的两种途径是什么?答: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二:一是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二是提高岩体整体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增高。前者主要是采用合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方案,后者主要是加固围岩。题目27简答题01. 选择洞轴线位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选择洞轴线位置应考虑(1)地形:应注意利用地形、方便施工。(2)地层与岩性条件:地层与岩性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洞室的稳定性。(3)地质构造条件:应考虑在大块而完整岩体中布置轴线;应注意分洞轴线与岩层产状、褶皱地层的走向的关系。(4)水文地质条件:对隧洞沿线地下水分其埋藏运动条件、类型及物理化学特性等情况。题目28简答题03. 衡量膨胀土特性的指标有哪些?各自的物理的意义是什么?答:膨胀土工程特性指标主要有四个:自由膨胀率、膨胀率、收缩系数和膨胀力。自由膨胀率是指人工制备的土样,完全烘干后,在水中增大的体积与其原有体积之比;膨胀率是指原状土样在一定压力下浸水膨胀稳定后所增加的高度与原始高度之比;收缩系数是指原状土样在直线收缩阶段,含水量减少1%时的竖向收缩变形的线缩率;膨胀力是指原状土样在体积不变时,由于浸水膨胀而产生的最大内应力,可由压力与膨胀率的关系曲线来确定,它等于曲线上当为零时所对应的压力。题目29简答题04. 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是什么?答:通过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室内试验、现场测试等方法,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如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层条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测定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进行岩土工程分评价,为基础工程、整治工程、土方工程提出设计方案。题目30简答题05. 岩土工程分评价的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哪些?答:岩土工程分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2)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场地地层结构和地下水空间分布的参数、岩土体工程性质和状态的设计参数。(3)预测拟建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以及合理的施工方法。(4)提出地基与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各项岩土工程方案设计的建议。(5)预测拟建工程对现有工程的影响、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工程的影响。题目31论述题01. 分岩体破环的机理及渐进破坏。答:工程岩体的破坏,主要受岩体本身的特性、天然应力状态、工程加荷与卸荷、地下水作用和时间因素的综合影响;构造应力引起自然岩体的破坏,还有围岩压力及温度效应等因素。就岩体破坏方式而言,基本上可划分为剪切破坏和拉断破坏两类。岩体破坏是一个渐进发展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初裂前阶段、渐进破坏阶段和加速破坏阶段。初裂前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随着加荷或卸荷,岩体仅发生包括可逆变形和不可逆变形在内的狭义变形,变形量常在毫米以内。渐进破坏阶段,是随应力的增加,岩体中某些点先开始破坏,直至出现显著的微型变位,包括不同部位上出观不同温度的位移和开裂,但变位发展较缓慢。该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变位达到的程度,均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变化。加速破坏阶段主要特点是宏观变形加速发展,并导致岩体发生全面破坏。其持续时间较渐进破坏阶段为短。国家开放大学形考任务1
(更新版)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工程地质》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2018春期电大把《工程地质》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设防烈度也称设计烈度,是指在场地烈度基础上,考虑工程的重要性、抗震性和修复的难易程度,根据规范进一步调整,得到的。设计烈度是设计中实际采用的烈度。
题目30
简答题05. 崩塌及滑坡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答:崩塌形成的条件是斜坡前缘的部分岩体被陡倾结构面分割,并突然脱离母体,翻滚而下,造成岩块互相冲撞、破坏,最后堆积于坡脚而形成岩堆。
滑坡的形成条件主要取决于下滑力与抗滑力的对比关系。斜坡的外形基本上决定了斜坡内部的应力状态,斜坡的岩土性质和结构决定了斜坡各部分抗剪强度的大小。当斜坡内部的剪切力大于岩土的抗剪强度时,斜坡将发生剪切破坏而滑坡。
题目31
论述题01. 叙述地震效应及其所包含各要素。
答:在地震作用影响下,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称为地震效应。地震效应包括;地震力效应、地震破裂效应、地震液化效应和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等
地震力效应:地震可使建(构)筑物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地震力。当建筑物经受不住这种地震力的作用时,建(构)筑物将会发生变形、开裂,甚至倒塌。
地震破裂效应:在震源处以震波的形式传播于周围的地层上,引起相邻岩石振动。这种振动具有很大的能量,它以作用力的方式作用于岩石上,当这些作用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就要发生突然破裂和位移,形成断层和地裂缝,引发建(构)筑物变形和破坏。
地震液化效应:干的松散粉细砂土受到震动时有变得更为紧密的趋势,但当粉细砂土层饱和时,即孔隙全部为水充填时,振动使得饱和和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地震过程的短暂时间内,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是使原来由砂粒通过其接触点所传递的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砂土层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的状态。
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强烈的地震作用能激发斜坡上岩土体松动、失稳,发生滑坡和崩塌等不良的地质现象。
阶段性学习测验四
题目1
选择题01. 在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中,RQD表示( )
C.岩体质量指标
题目2
选择题02. 地下洞室位置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
C.进洞山体、洞口位置、洞轴线位置
题目3
选择题03. 洞室开挖过程中,周壁岩石有时会骤然以爆炸形式呈透镜体碎片或突然弹出或抛出,并发生类似射击的噼啪声响的现象称为( )
C.岩爆
题目4
选择题04. 影响岩体质量优劣的地质因素包括( )
B.岩体的完整性、岩石质量、岩石风化程度、岩石软化性
题目5
选择题05. 洞室衬砌的主要作用是( )
C.承受岩土压力和水压力
题目6
选择题06. 顶围原有的和新生的结构面相互汇合交截构成的分离体在重力作用下与围岩母体脱离,突然塌落而形成塌落拱,这种围岩破坏形式属于( )
D.顶围悬垂与塌顶
题目7
选择题07. 黄土经冲刷、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夹有砂、砾石并具层理的黄色土状沉积物称为 ( )
A. 黄土状土B. 题目8
C. 选择题08. 下列关于膨胀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膨胀土的胀缩不可逆
E. 题目9
F. 选择题09. 盐渍土在浸水后强度 ( )
G. 降低
题目10
选择题10. 岩土指标的标准值是指( )
岩土指标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乘统计修正系数
题目11
选择题11. 下列关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只需根据场地等级即可确定
题目12
选择题12. 回转钻探不适宜于的土层是( )
碎石土
题目13
选择题13. 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应选用( )
1:500~1:2000
题目14
选择题14. 野外工程地质测绘的方法,不包括( )
实验法
题目15
选择题15. 标准贯入试验中,锤重为( )
63.5kg
题目16
判断题01. 作用在洞室衬砌上的外水压力等于外水的全部水柱高度乘以水的重度。
选择一项:
错
题目17
判断题02. 围岩压力的大小与岩土的物理性质、岩体结构、支护结构有关,与支护时间无关。
选择一项:
错
题目18
判断题03. 全断面开挖一般适用于围岩稳定、无塌方掉石的地区。
选择一项:
对
题目19
判断题04. 地下洞室断面形状的选择,应考虑洞室的用途和服务年限、洞室的围岩性质、岩土体地应力的分布特征、洞室的支护或衬砌方式和材料等因素综合确定。
选择一项:
对
题目20
RQD表示以钻孔获取的大于10cm的岩芯断块总长度与岩心进尺总长度之比。
选择一项:
对
题目21
判断题06. 按分级变形量,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可分为四级。
选择一项:
错
题目22
判断题07. 黄土均具有湿陷性。
选择一项:
错
题目23
判断题08. 可行性勘察主要是为探明工程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选择一项:
对
题目24
判断题09. 根据岩体变形与时间、变形与荷载的关系曲线,不能区分导致岩体破坏的变形。
选择一项:
对
题目25
判断题10. 平板荷载试验主要用于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土的变形模量。
选择一项:
对
题目26
简答题02. 保障围岩稳定性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答: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二:一是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二是提高岩体整体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增高。前者主要是采用合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方案,后者主要是加固围岩。
题目27
简答题01. 选择洞轴线位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选择洞轴线位置应考虑(1)地形:应注意利用地形、方便施工。(2)地层与岩性条件:地层与岩性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洞室的稳定性。(3)地质构造条件:应考虑在大块而完整岩体中布置轴线;应注意分洞轴线与岩层产状、褶皱地层的走向的关系。(4)水文地质条件:对隧洞沿线地下水分其埋藏运动条件、类型及物理化学特性等情况。
题目28
简答题03. 衡量膨胀土特性的指标有哪些?各自的物理的意义是什么?
答:膨胀土工程特性指标主要有四个:自由膨胀率、膨胀率、收缩系数和膨胀力。
自由膨胀率是指人工制备的土样,完全烘干后,在水中增大的体积与其原有体积之比;
膨胀率是指原状土样在一定压力下浸水膨胀稳定后所增加的高度与原始高度之比;
收缩系数是指原状土样在直线收缩阶段,含水量减少1%时的竖向收缩变形的线缩率;
膨胀力是指原状土样在体积不变时,由于浸水膨胀而产生的最大内应力,可由压力与膨胀率的关系曲线来确定,它等于曲线上当为零时所对应的压力。
题目29
简答题04. 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是什么?
答:通过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室内试验、现场测试等方法,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如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层条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测定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进行岩土工程分评价,为基础工程、整治工程、土方工程提出设计方案。
题目30
简答题05. 岩土工程分评价的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答:岩土工程分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
(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2)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场地地层结构和地下水空间分布的参数、岩土体工程性质和状态的设计参数。
(3)预测拟建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以及合理的施工方法。
(4)提出地基与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各项岩土工程方案设计的建议。
(5)预测拟建工程对现有工程的影响、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工程的影响。
题目31
论述题01. 分岩体破环的机理及渐进破坏。
答:工程岩体的破坏,主要受岩体本身的特性、天然应力状态、工程加荷与卸荷、地下水作用和时间因素的综合影响;构造应力引起自然岩体的破坏,还有围岩压力及温度效应等因素。就岩体破坏方式而言,基本上可划分为剪切破坏和拉断破坏两类。
岩体破坏是一个渐进发展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初裂前阶段、渐进破坏阶段和加速破坏阶段。初裂前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随着加荷或卸荷,岩体仅发生包括可逆变形和不可逆变形在内的狭义变形,变形量常在毫米以内。渐进破坏阶段,是随应力的增加,岩体中某些点先开始破坏,直至出现显著的微型变位,包括不同部位上出观不同温度的位移和开裂,但变位发展较缓慢。该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变位达到的程度,均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变化。加速破坏阶段主要特点是宏观变形加速发展,并导致岩体发生全面破坏。其持续时间较渐进破坏阶段为短。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任务1
题目解答
答案
A. 黄土状土 D. 膨胀土的胀缩不可逆 D. 降低 A. 岩土指标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乘统计修正系数 A.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只需根据场地等级即可确定 D. 碎石土 B.1:500~1:2000 D. 实验法 B.63.5kg 错 错 对 对 对 错 错 对 对 对 答: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二:一是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二是提高岩体整体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增高。前者主要是采用合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方案,后者主要是加固围岩。 答:选择洞轴线位置应考虑(1)地形:应注意利用地形、方便施工。(2)地层与岩性条件:地层与岩性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洞室的稳定性。(3)地质构造条件:应考虑在大块而完整岩体中布置轴线;应注意分洞轴线与岩层产状、褶皱地层的走向的关系。(4)水文地质条件:对隧洞沿线地下水分其埋藏运动条件、类型及物理化学特性等情况。 答:膨胀土工程特性指标主要有四个:自由膨胀率、膨胀率、收缩系数和膨胀力。 自由膨胀率是指人工制备的土样,完全烘干后,在水中增大的体积与其原有体积之比; 膨胀率是指原状土样在一定压力下浸水膨胀稳定后所增加的高度与原始高度之比; 收缩系数是指原状土样在直线收缩阶段,含水量减少1%时的竖向收缩变形的线缩率; 膨胀力是指原状土样在体积不变时,由于浸水膨胀而产生的最大内应力,可由压力与膨胀率的关系曲线来确定,它等于曲线上当为零时所对应的压力。 答:通过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室内试验、现场测试等方法,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如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层条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测定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进行岩土工程分评价,为基础工程、整治工程、土方工程提出设计方案。 答:岩土工程分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 (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2)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场地地层结构和地下水空间分布的参数、岩土体工程性质和状态的设计参数。 (3)预测拟建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以及合理的施工方法。 (4)提出地基与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各项岩土工程方案设计的建议。 (5)预测拟建工程对现有工程的影响、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工程的影响。 答:工程岩体的破坏,主要受岩体本身的特性、天然应力状态、工程加荷与卸荷、地下水作用和时间因素的综合影响;构造应力引起自然岩体的破坏,还有围岩压力及温度效应等因素。就岩体破坏方式而言,基本上可划分为剪切破坏和拉断破坏两类。 岩体破坏是一个渐进发展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初裂前阶段、渐进破坏阶段和加速破坏阶段。初裂前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随着加荷或卸荷,岩体仅发生包括可逆变形和不可逆变形在内的狭义变形,变形量常在毫米以内。渐进破坏阶段,是随应力的增加,岩体中某些点先开始破坏,直至出现显著的微型变位,包括不同部位上出观不同温度的位移和开裂,但变位发展较缓慢。该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变位达到的程度,均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变化。加速破坏阶段主要特点是宏观变形加速发展,并导致岩体发生全面破坏。其持续时间较渐进破坏阶段为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