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地球是随着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的。太阳系形成于一个原始的太阳星云,星云的成分是气体和尘埃。尘埃是多种分子结合构成的颗粒,包括很多水和水冰分子,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氢。②星云是形成恒星的摇篮。星云的物质分布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密集一点,物质越密集引力越大,于是形成一个凝聚中心,吸引周围的物质不断向它汇聚。随着中心的物质越来越多,它的温度也逐渐升高,温度升高到700万K的时候,就会触发热核反应,就是由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为一个氦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光和热。恒星演化进入了主序阶段,形成一颗稳定的恒星。我们的太阳就是约在50亿年以前,在一个原始星云里面形成的。③星云里还有很多物质,这些物质在围绕着中心质量旋转,慢慢地凝聚起来,成为一个个小颗粒,这些小颗粒称为星子。星子有的是石块;有的是冰块,也就是水。然后这些星子再进一步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行星,围绕中心的恒星旋转。我们的地球连同其他行星大约在46亿年以前就诞生了,以后经过漫长的演化历史,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地球演化在早期阶段,经历了三个过程:引力收缩、小天体撞击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在引力收缩前,它的体积比现在的大,收缩后变得比较小了。在收缩过程中,地球的温度增高,放射性元素衰变的过程也会产生巨大热量,使地球增温;小天体暴风骤雨般地轰击也把地球加热,这些小天体是一些原来没有结合成行星的星子所构成的小行星或彗星。这三个过程使地球温度升高了,成为熔融的状态。④在熔融状态下,地球里密度较大的物质,例如铁、镍、铜、金、银等金属就沉下去,沉到地球的中心。地球中心有一个铁核,就是那个时候形成的。硅酸盐密度较低,漂在上面,它的外层冷却以后成为坚硬的地壳。地球在熔融状态下经历的这种重沉轻浮的变动称为分异过程。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内层岩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硅酸盐,至于外层岩石的成分则与火山喷发有关。⑤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差不多同时形成,它们当时的条件也类似。在水星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陨击坑,陨击坑当然也由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出来的。但是水星现在没有水。一个原因是它的质量小,于是引力也小,它的引力不足以把大量的水都吸引住,水很容易蒸发掉。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离太阳近,表面温度很高。白天太阳照射的时候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77 ℃,当然所有的水分都蒸发掉了。可见,水星本来应该与地球一样是有水的,但是早就蒸发掉了。⑥已经在火星表面发现了许多干涸的河床。过去肯定有过大量的水,正是水的流动和冲刷形成了河床。但是现在这些河床没有水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可能一部分蒸发掉了。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它的引力也小得多,时间一长,它就不能保持水分。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性:水渗透到地下去了,或者说火星可能有地下水。(节选自《中国国家天文》)5.下列关于本文①②③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星云主要是由多种分子结合构成的颗粒、气体、尘埃、水和水冰分子构成的。B.恒星是由星云演变而成的。星云中的物质聚集,温度升高,产生热核反应,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恒星。C.星云中心的很多物质围绕着中心质量旋转形成星子,一些星子进一步结合形成围绕恒星旋转的一系列行星。D.地球约诞生于46亿年前。现在的地球体积比地球的早期阶段小,温度比早期阶段高。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地球里的物质在熔融状态下经历了重沉轻浮的分异过程,在这种变动过程中,密度大的物质沉到地球中心,密度小的物质冷却后成为地壳。B.地球演化先后经历了引力收缩、小天体撞击和放射性元素衰变的过程。这三个过程使地球温度升高了,成为熔融的状态。C.地球与太阳系里的其他行星形成的时间差不多,形成时的条件类似,水星原来也应该与地球一样有水的存在,但是早就蒸发了。D.火星表面的温度要比地球低很多,起先它既有水冰也有干冰,但后来可能因蒸发、渗透等原因,火星表面出现了许多干涸的河床。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星云里的很多物质围绕着中心质量旋转,慢慢地凝聚起来成为星子,这些星子再进一步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行星。因此可以说运动形成了天体。B.构成地球的物质内重外轻,地球中心有一个铁核,地球的外层是由硅酸盐冷却以后形成的坚硬的地壳。所以地球人要得到铁矿需到底壳内掘取。C.现在的水星名不副实,水星没有水。它离太阳太近,表面温度很高,水分都蒸发了。如果地球离太阳很近也会江湖干涸。D.火星形成的初期阶段其表面本来有水,但由于火星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它的引力也小得多,所以火星最终不能把水分保持住。
①地球是随着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的。太阳系形成于一个原始的太阳星云,星云的成分是气体和尘埃。尘埃是多种分子结合构成的颗粒,包括很多水和水冰分子,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氢。
②星云是形成恒星的摇篮。星云的物质分布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密集一点,物质越密集引力越大,于是形成一个凝聚中心,吸引周围的物质不断向它汇聚。随着中心的物质越来越多,它的温度也逐渐升高,温度升高到700万K的时候,就会触发热核反应,就是由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为一个氦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光和热。恒星演化进入了主序阶段,形成一颗稳定的恒星。我们的太阳就是约在50亿年以前,在一个原始星云里面形成的。
③星云里还有很多物质,这些物质在围绕着中心质量旋转,慢慢地凝聚起来,成为一个个小颗粒,这些小颗粒称为星子。星子有的是石块;有的是冰块,也就是水。然后这些星子再进一步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行星,围绕中心的恒星旋转。我们的地球连同其他行星大约在46亿年以前就诞生了,以后经过漫长的演化历史,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地球演化在早期阶段,经历了三个过程:引力收缩、小天体撞击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在引力收缩前,它的体积比现在的大,收缩后变得比较小了。在收缩过程中,地球的温度增高,放射性元素衰变的过程也会产生巨大热量,使地球增温;小天体暴风骤雨般地轰击也把地球加热,这些小天体是一些原来没有结合成行星的星子所构成的小行星或彗星。这三个过程使地球温度升高了,成为熔融的状态。
④在熔融状态下,地球里密度较大的物质,例如铁、镍、铜、金、银等金属就沉下去,沉到地球的中心。地球中心有一个铁核,就是那个时候形成的。硅酸盐密度较低,漂在上面,它的外层冷却以后成为坚硬的地壳。地球在熔融状态下经历的这种重沉轻浮的变动称为分异过程。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内层岩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硅酸盐,至于外层岩石的成分则与火山喷发有关。
⑤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差不多同时形成,它们当时的条件也类似。在水星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陨击坑,陨击坑当然也由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出来的。但是水星现在没有水。一个原因是它的质量小,于是引力也小,它的引力不足以把大量的水都吸引住,水很容易蒸发掉。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离太阳近,表面温度很高。白天太阳照射的时候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77 ℃,当然所有的水分都蒸发掉了。可见,水星本来应该与地球一样是有水的,但是早就蒸发掉了。
⑥已经在火星表面发现了许多干涸的河床。过去肯定有过大量的水,正是水的流动和冲刷形成了河床。但是现在这些河床没有水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可能一部分蒸发掉了。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它的引力也小得多,时间一长,它就不能保持水分。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性:水渗透到地下去了,或者说火星可能有地下水。
(节选自《中国国家天文》)
5.下列关于本文①②③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星云主要是由多种分子结合构成的颗粒、气体、尘埃、水和水冰分子构成的。
B.恒星是由星云演变而成的。星云中的物质聚集,温度升高,产生热核反应,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恒星。
C.星云中心的很多物质围绕着中心质量旋转形成星子,一些星子进一步结合形成围绕恒星旋转的一系列行星。
D.地球约诞生于46亿年前。现在的地球体积比地球的早期阶段小,温度比早期阶段高。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球里的物质在熔融状态下经历了重沉轻浮的分异过程,在这种变动过程中,密度大的物质沉到地球中心,密度小的物质冷却后成为地壳。
B.地球演化先后经历了引力收缩、小天体撞击和放射性元素衰变的过程。这三个过程使地球温度升高了,成为熔融的状态。
C.地球与太阳系里的其他行星形成的时间差不多,形成时的条件类似,水星原来也应该与地球一样有水的存在,但是早就蒸发了。
D.火星表面的温度要比地球低很多,起先它既有水冰也有干冰,但后来可能因蒸发、渗透等原因,火星表面出现了许多干涸的河床。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星云里的很多物质围绕着中心质量旋转,慢慢地凝聚起来成为星子,这些星子再进一步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行星。因此可以说运动形成了天体。
B.构成地球的物质内重外轻,地球中心有一个铁核,地球的外层是由硅酸盐冷却以后形成的坚硬的地壳。所以地球人要得到铁矿需到底壳内掘取。
C.现在的水星名不副实,水星没有水。它离太阳太近,表面温度很高,水分都蒸发了。如果地球离太阳很近也会江湖干涸。
D.火星形成的初期阶段其表面本来有水,但由于火星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它的引力也小得多,所以火星最终不能把水分保持住。
题目解答
答案
5.A 解析:尘埃是多种分子结合构成的颗粒,包括很多水和水冰分子。
6.B 解析:“地球演化先后经历了引力收缩、小天体撞击和放射性元素衰变的过程”,“先后”于文无据。
7.B 解析:“地球人要得到铁矿需到底壳内掘取”推断不当,原文有“外层岩石的成分则与火山喷发有关”,说明火山喷发时地表也有铁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