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一向虚心-|||-程门立雪-|||-好学,十分尊敬老师。-|||-一天中午,天空浓云密布,眼看就要下大雷了。午饭后,杨-|||-时为了请教一个问题,便来到老师程颐家。守门的说,老师正在-|||-睡午觉。杨时不愿打扰老师,就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外等候。不-|||-久,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寒风呼呼地刮着,杨时仍旧站在门外-|||-等着。程颐一觉醒来,才知道杨时已在门外等了很久,于是马上-|||-请他进来。这时,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1)杨时站在门外等候的原因是: __-|||-__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__ __

题目解答
答案
【答案】
(1)他为了请教问题来到老师程颐家,但是老师正在睡午觉,他不愿打扰老师
(2)要尊敬师长,勤学好问
【考查知识点】课外文章阅读
(1)他为了请教问题来到老师程颐家,但是老师正在睡午觉,他不愿打扰老师
(2)要尊敬师长,勤学好问
【考查知识点】课外文章阅读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以及从故事中提炼核心寓意的能力。
解题思路:
- 第一题需结合故事背景和具体情节,找出杨时在门外等候的直接原因。
- 第二题需通过杨时的行为表现,总结故事传达的尊师重道和勤学好问的品质。
关键点:抓住文中“老师正在睡觉”“不愿打扰老师”等关键信息,理解人物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
第(1)题
核心思路:从文中提取杨时等候的具体原因。
- 时间与背景:故事发生在正午,天空即将下雨,杨时已午饭后到达。
- 直接原因:守门人告知老师在午睡,杨时不愿打扰老师休息,选择在门外等候。
- 环境描写:大雪和寒风加剧了等候的艰难,但未改变其等候的初衷。
第(2)题
核心思路:通过人物行为归纳故事的教育意义。
- 行为分析:杨时冒雪等候多时,体现其对老师的极大尊重。
- 品质提炼:结合“程门立雪”的典故,总结出尊敬师长和虚心求学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