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9)火灾防治途径一般可概括为( )。A、设计与评估 ; B、阻燃C、火灾探测 ; D、灭火ABCD(10)按使用方法不同,阻燃剂可分为( )阻燃剂。A、添加型; B、反应型;C、环保型; D、清洁型AB(11)按照探测元件与探测对象的关系,火灾探测原理可分为( )两种基本类型。A、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B、光束式和图像式;C、火焰式和光束式; D、图像式和光束式;A(12)非接触式探测器包括( )三种。A、光束式; B、火焰式C、图像式 D、感应式ABC(13)以下属于非接触式探测器特性的选项是( )。A、当烟气达到探测元件时可发出响应;B、在离火较远处即可进行探测;C、探测速度快;D、适应于探测发展较快的火灾;BCD(14)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能在较短时间迅速充满着火空间;B、适用于大空间火灾;C、灭火速度快;D、不能用于液化烃罐区等场所的火灾;ABC(15)有效的烟气控制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烟气控制的主要途径包括( )。A、挡烟 B、排烟C、通风 D、稀释AB(16)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常见的点火源包括( 。)A、化学点火源 B、电气火源C、物理点火源 D、机械点火源ABD(17)化学点火源包括( )两种。A、化学自热着火; B、相互接触自热着火C、与空气接触自热着火; D、蓄热自热着火AD(18)以下属于与水作用化学自热着火的物质包括( )。A、活泼金属; B、有机过氧化物;C、金属氢化物; D、金属磷化物ACD(19)与空气接触化学自热着火的物质包括( )。A、黄磷; B、烷基铝C、有机过氧化物; D、活泼金属ABC(20)蓄热自热着火的特点包括( )。A、能与氧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同时放出热量;B、蓄热着火是一个缓慢过程;C、石棉具有自热着火性;D、堆积内通风散热不好ABD(21)在易燃易爆场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A、不使用铁制工具; B、不使用铜制工具;C、应使用木制工具; D、地面应为不发火地面ACD(22) 为使室内人员能够迅速撤离,从房间最远点到房间门或住宅户门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 )m,在人员密集场所,该距离为( )mA、30 ,15; B、15,30C、20, 40 D、40,20B(23)符合安全出口设置要求的选项是( )。A、门向疏散方向开启;B、供人员疏散的门为旋转门;C、建筑物内安全出口分散不同方向布置,且相互间距大于 4m;D、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入场门不设置门槛AD(24)关于疏散指示标志正确的选项是( )。A、疏散标志牌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B、疏散通道中,疏散指示标志设在通道两侧,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不大于 1m;C、疏散通道出口处的疏散标志置于门框变缘,其下边缘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 2 m;D、悬挂在大厅的疏散指示标志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 2.5m。ABC(25)疏散应急照明符合要求的选项是( )。A、最低照度不低于 0.5lx;B、应急照明用蓄电池做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10min;C、发生火灾时,正常照明电源切断后,应在 0.5s 自动切换成应急电源;D、消防控制室、自备发电机房等场所的应急照明,应维持平时的照度要求。ACD(26)对于石油化工火灾,采取工艺灭火的措施包括( )。A、关阀断料; B、开阀导流;C、搅拌灭火; D、冷却降温ABC(27)(2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构成一般如下( )。 A、触发元件; B、火灾报警装置;C、火灾警报装置; D、灭火装置;E、电源ABCE(29)以下关于灭火原理的论述正确的选项是( )。A、水灭火的原理是冷却、窒息;B、泡沫灭火的原理是冷却、窒息;C、气体灭火的原理是稀释氧浓度、窒息、冷却;AB(30)以下灭火剂与灭火种类正确对应的选项是( )。A、水作为灭火剂可用于扑救过氧化物火灾;B、泡沫灭火剂中,低倍数泡沫可用于扑救储存甲、乙、丙类液体的场所火灾;C、气体灭火剂适用于扑救 A 类火灾;D、高倍数泡沫不适宜扑救液化石油气流淌火灾。BC(31) 卤代烷灭火剂的灭火机理是( )。A、冷却; B、窒息; C、稀释氧浓度;D、利用催化和净化作用捕捉、消耗燃烧的自由基,抑制燃烧的连式反应。D(32)扑救 A 类火灾可以选用的灭火剂是( )。A、水; B、泡沫;C、磷酸铵盐干粉; D、二氧化碳;E、卤代烷灭火剂ABCE(33)扑救 B 类火灾可选项的灭火剂是( )。A、卤代烷; B、磷酸铵盐干粉;C、二氧化碳; D、水;ABC(34)扑救 C 类火灾应选用的灭火剂是( )。A、卤代烷; B、磷酸铵盐干粉;C、二氧化碳; D、水ABC(35)、选用建筑灭火器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配置场所火灾的种类; B、灭火有效程度;C、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 D、设置点的环境湿度;E、使用灭火器的人员素质ABCDE(36)关于建筑灭火器设置正确的选项是( )。A、灭火器应设置稳固,其名牌朝内B、手提式灭火器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 2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小于 0.15m。C、灭火器放置的温度不超过其使用温度范围;D、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保护措施。CD(37)火灾逃生时,做法正确的选项是( )。A、乘普通电梯逃生;B、在浓烟中俯身前行;C、在楼房内,发现低层起火时,往下跑;D、发现起火,从窗口向下跳。B(38)发现初起火灾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A、断绝可燃物; B、冷却;C、扑打; D、尽快逃离现场E、将易燃易爆物质疏散到安全区ABCE(39)以下属于物理爆炸的选项是( )。A、锅炉爆炸; B、雷电C、粉尘爆炸; D、炸药爆炸AB(40)按照能量来源不同,爆炸可分为( )。A、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B、粉尘爆炸、蒸气云爆炸和气体分解爆炸;C、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D、轻爆、爆炸和爆轰;A(41)爆炸的反应历程可概括为( )。A、热反应; B、化学反应;C、链式反应; D、物理反应;AC(42)在爆炸反应中,链式反应历程包括( )。A、链引发,游离基生成; B、链传递,产生新的游离基;C、游离基消耗; D、链终止。ABD(43) 爆炸物质的危险度可用以下哪个选项表示A、用爆炸上限与爆炸下限浓度之和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B、用爆炸上限与爆炸下限浓度之和与爆炸上限浓度之比;C、用爆炸上限与爆炸下限浓度之差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D、用爆炸上限与爆炸下限浓度之差与爆炸上限浓度之比;C(44)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包括( )。A、温度; B、湿度;C、压力; D、惰性介质;E、点火源能量ACDE(45)对于某碳氢化合物来说,要使 1 个分子的该物质完全燃烧,需要 4 个氧分子,则该物质的爆炸下限浓度是( )。A、2.91%; B、9.52%; C、6.5% ; D、17.36%A(46)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摩尔分数为 3,则其爆炸下限为( )。A、1.25; B、1.65; C、8.31; D、7.68B(47) 某种混合气的组成为,A:85%,B:10%,C:5%,相应的爆炸下限为,5%,2.5%和 2.0 %,则该爆炸性混合气的爆炸极限为( )%。A、4.25; B、3.5; C、2.8 ; D、2.5A(48) 粉尘爆炸的特点可概括为( )。A、粉尘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B、爆炸感应期长;C、粉尘有不完全燃烧现象,气体中含有大量 CO 等有毒气体;D、燃烧时间短,产生的能量较气体小。ABC(49)粉尘的爆炸极限影响因素包括( )。A、粉尘粒度; B、湿度C、氧含量; D、温度E、惰性粉尘含量ABCDE(50)控制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包括( )。A、适当增湿; B、控制火源;C.消除粉尘; D、惰化保护 ;E、机械送风ABCD(51) 火药燃烧的特性包括( )。A、能量特征; B、燃烧特征C、力学特征; D、安定性和安全性E、反应的高速度ABCD(52)炸药爆炸的三要素是指( )。A、反应过程的放热性; B、反应过程的高速度C、反应生产大量气态物质; D、产生能量ABC(53)火炸药爆炸的影响因素包括( )。A、炸药的性质; B、环境温度和湿度;C、装药的临界尺寸; D、炸药的杂质及含量ABCD(54)危险品生产厂房和库房在平面上应布置成( )。A、L 形; B、凹形C、简单矩形; D、椭圆形C(55)在烟火药制造过程中,为了防火防爆,做法正确的选项是( )。A、粉碎在单独工房进行;B、筛选时用塑料工具;C、铝粉等高感度原料的粉碎在专用工房、使用专用设备和专用工具并有专人操作;D、将硫磺和木炭两种原料混合粉碎;ACD(56)在烟火药制造过程中,粉碎和筛选原料所规定的三固定是指( )。A、固定工房; B、固定设备;C、固定最大粉碎药量; D、固定人员ABC(57) 烟花爆竹生产过程中,为实现防火防爆,做法正确的是( )。A、领药时要按照“少量、多次、勤运走”的原则限量领药;B、装、筑药在单独工房,装、筑药工具采用金属工具;C、钻孔和切割有药半成品时,长时间使用一件工具;D、干燥烟花爆竹时,采用红外线烘烤。AD(58)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炸生产企业应满足( )要求:A、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B、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主要负责人等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应当经考核合格;D、依法进行安全评价;E、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ABCDE
(9)火灾防治途径一般可概括为( )。A、设计与评估 ; B、阻燃C、火灾探测 ; D、灭火ABCD(10)按使用方法不同,阻燃剂可分为( )阻燃剂。A、添加型; B、反应型;C、环保型; D、清洁型AB(11)按照探测元件与探测对象的关系,火灾探测原理可分为( )两种基本类型。A、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B、光束式和图像式;C、火焰式和光束式; D、图像式和光束式;A(12)非接触式探测器包括( )三种。A、光束式; B、火焰式C、图像式 D、感应式ABC(13)以下属于非接触式探测器特性的选项是( )。A、当烟气达到探测元件时可发出响应;B、在离火较远处即可进行探测;C、探测速度快;D、适应于探测发展较快的火灾;BCD(14)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能在较短时间迅速充满着火空间;B、适用于大空间火灾;C、灭火速度快;D、不能用于液化烃罐区等场所的火灾;ABC(15)有效的烟气控制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烟气控制的主要途径包括( )。A、挡烟 B、排烟C、通风 D、稀释AB(16)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常见的点火源包括( 。)A、化学点火源 B、电气火源C、物理点火源 D、机械点火源ABD(17)化学点火源包括( )两种。A、化学自热着火; B、相互接触自热着火C、与空气接触自热着火; D、蓄热自热着火AD(18)以下属于与水作用化学自热着火的物质包括( )。A、活泼金属; B、有机过氧化物;C、金属氢化物; D、金属磷化物ACD(19)与空气接触化学自热着火的物质包括( )。A、黄磷; B、烷基铝C、有机过氧化物; D、活泼金属ABC(20)蓄热自热着火的特点包括( )。A、能与氧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同时放出热量;B、蓄热着火是一个缓慢过程;C、石棉具有自热着火性;D、堆积内通风散热不好ABD(21)在易燃易爆场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A、不使用铁制工具; B、不使用铜制工具;C、应使用木制工具; D、地面应为不发火地面ACD(22) 为使室内人员能够迅速撤离,从房间最远点到房间门或住宅户门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 )m,在人员密集场所,该距离为( )mA、30 ,15; B、15,30C、20, 40 D、40,20B(23)符合安全出口设置要求的选项是( )。A、门向疏散方向开启;B、供人员疏散的门为旋转门;C、建筑物内安全出口分散不同方向布置,且相互间距大于 4m;D、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入场门不设置门槛AD(24)关于疏散指示标志正确的选项是( )。A、疏散标志牌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B、疏散通道中,疏散指示标志设在通道两侧,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不大于 1m;C、疏散通道出口处的疏散标志置于门框变缘,其下边缘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 2 m;D、悬挂在大厅的疏散指示标志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 2.5m。ABC(25)疏散应急照明符合要求的选项是( )。A、最低照度不低于 0.5lx;B、应急照明用蓄电池做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10min;C、发生火灾时,正常照明电源切断后,应在 0.5s 自动切换成应急电源;D、消防控制室、自备发电机房等场所的应急照明,应维持平时的照度要求。ACD(26)对于石油化工火灾,采取工艺灭火的措施包括( )。A、关阀断料; B、开阀导流;C、搅拌灭火; D、冷却降温ABC(27)(2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构成一般如下( )。 A、触发元件; B、火灾报警装置;C、火灾警报装置; D、灭火装置;E、电源ABCE(29)以下关于灭火原理的论述正确的选项是( )。A、水灭火的原理是冷却、窒息;B、泡沫灭火的原理是冷却、窒息;C、气体灭火的原理是稀释氧浓度、窒息、冷却;AB(30)以下灭火剂与灭火种类正确对应的选项是( )。A、水作为灭火剂可用于扑救过氧化物火灾;B、泡沫灭火剂中,低倍数泡沫可用于扑救储存甲、乙、丙类液体的场所火灾;C、气体灭火剂适用于扑救 A 类火灾;D、高倍数泡沫不适宜扑救液化石油气流淌火灾。BC(31) 卤代烷灭火剂的灭火机理是( )。A、冷却; B、窒息; C、稀释氧浓度;D、利用催化和净化作用捕捉、消耗燃烧的自由基,抑制燃烧的连式反应。D(32)扑救 A 类火灾可以选用的灭火剂是( )。A、水; B、泡沫;C、磷酸铵盐干粉; D、二氧化碳;E、卤代烷灭火剂ABCE(33)扑救 B 类火灾可选项的灭火剂是( )。A、卤代烷; B、磷酸铵盐干粉;C、二氧化碳; D、水;ABC(34)扑救 C 类火灾应选用的灭火剂是( )。A、卤代烷; B、磷酸铵盐干粉;C、二氧化碳; D、水ABC(35)、选用建筑灭火器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配置场所火灾的种类; B、灭火有效程度;C、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 D、设置点的环境湿度;E、使用灭火器的人员素质ABCDE(36)关于建筑灭火器设置正确的选项是( )。A、灭火器应设置稳固,其名牌朝内B、手提式灭火器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 2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小于 0.15m。C、灭火器放置的温度不超过其使用温度范围;D、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保护措施。CD(37)火灾逃生时,做法正确的选项是( )。A、乘普通电梯逃生;B、在浓烟中俯身前行;C、在楼房内,发现低层起火时,往下跑;D、发现起火,从窗口向下跳。B(38)发现初起火灾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A、断绝可燃物; B、冷却;C、扑打; D、尽快逃离现场E、将易燃易爆物质疏散到安全区ABCE(39)以下属于物理爆炸的选项是( )。A、锅炉爆炸; B、雷电C、粉尘爆炸; D、炸药爆炸AB(40)按照能量来源不同,爆炸可分为( )。A、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B、粉尘爆炸、蒸气云爆炸和气体分解爆炸;C、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D、轻爆、爆炸和爆轰;A(41)爆炸的反应历程可概括为( )。A、热反应; B、化学反应;C、链式反应; D、物理反应;AC(42)在爆炸反应中,链式反应历程包括( )。A、链引发,游离基生成; B、链传递,产生新的游离基;C、游离基消耗; D、链终止。ABD(43) 爆炸物质的危险度可用以下哪个选项表示A、用爆炸上限与爆炸下限浓度之和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B、用爆炸上限与爆炸下限浓度之和与爆炸上限浓度之比;C、用爆炸上限与爆炸下限浓度之差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D、用爆炸上限与爆炸下限浓度之差与爆炸上限浓度之比;C(44)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包括( )。A、温度; B、湿度;C、压力; D、惰性介质;E、点火源能量ACDE(45)对于某碳氢化合物来说,要使 1 个分子的该物质完全燃烧,需要 4 个氧分子,则该物质的爆炸下限浓度是( )。A、2.91%; B、9.52%; C、6.5% ; D、17.36%A(46)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摩尔分数为 3,则其爆炸下限为( )。A、1.25; B、1.65; C、8.31; D、7.68B(47) 某种混合气的组成为,A:85%,B:10%,C:5%,相应的爆炸下限为,5%,2.5%和 2.0 %,则该爆炸性混合气的爆炸极限为( )%。A、4.25; B、3.5; C、2.8 ; D、2.5A(48) 粉尘爆炸的特点可概括为( )。A、粉尘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B、爆炸感应期长;C、粉尘有不完全燃烧现象,气体中含有大量 CO 等有毒气体;D、燃烧时间短,产生的能量较气体小。ABC(49)粉尘的爆炸极限影响因素包括( )。A、粉尘粒度; B、湿度C、氧含量; D、温度E、惰性粉尘含量ABCDE(50)控制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包括( )。A、适当增湿; B、控制火源;C.消除粉尘; D、惰化保护 ;E、机械送风ABCD(51) 火药燃烧的特性包括( )。A、能量特征; B、燃烧特征C、力学特征; D、安定性和安全性E、反应的高速度ABCD(52)炸药爆炸的三要素是指( )。A、反应过程的放热性; B、反应过程的高速度C、反应生产大量气态物质; D、产生能量ABC(53)火炸药爆炸的影响因素包括( )。A、炸药的性质; B、环境温度和湿度;C、装药的临界尺寸; D、炸药的杂质及含量ABCD(54)危险品生产厂房和库房在平面上应布置成( )。A、L 形; B、凹形C、简单矩形; D、椭圆形C(55)在烟火药制造过程中,为了防火防爆,做法正确的选项是( )。A、粉碎在单独工房进行;B、筛选时用塑料工具;C、铝粉等高感度原料的粉碎在专用工房、使用专用设备和专用工具并有专人操作;D、将硫磺和木炭两种原料混合粉碎;ACD(56)在烟火药制造过程中,粉碎和筛选原料所规定的三固定是指( )。A、固定工房; B、固定设备;C、固定最大粉碎药量; D、固定人员ABC(57) 烟花爆竹生产过程中,为实现防火防爆,做法正确的是( )。A、领药时要按照“少量、多次、勤运走”的原则限量领药;B、装、筑药在单独工房,装、筑药工具采用金属工具;C、钻孔和切割有药半成品时,长时间使用一件工具;D、干燥烟花爆竹时,采用红外线烘烤。AD(58)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炸生产企业应满足( )要求:A、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B、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主要负责人等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应当经考核合格;D、依法进行安全评价;E、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ABCDE
题目解答
答案
答案:B(2) 反应时间是指人从机械或外界获得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分析发出指令到运动器官开始执行动作所需的时间。人体不同器官反应时间有差别。以下关于反应时间论述正确的说法是( )。A、听觉和知觉的反应时间最短。B、触觉和视觉的反应时间最短C、听觉、知觉的反应时间与触觉和视觉的反应时间无法比较D、触觉和视觉的反应时间较听觉和知觉的反应时间长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