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要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对突破三条红线、仍然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在生态保护红线方面,要建立严格的管控体系,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在环境质量底线方面,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底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对生态破坏严重、环境质量恶化的区域必须严肃问责。在资源利用上线方面,不仅要考虑人类和当代的需要,也要考虑大自然和后人的需要,把握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度,不要突破自然资源承载能力。(摘自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材料二: 主流化在国际上已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措施之一。依托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基础,我国逐步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得以实施,从而避免“先破坏后保护”,做到防患于未然,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和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探讨如何在经济学中考虑这些人类最珍贵的自然资本。据统计,在2018年及此前几年,我国每年投入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公共财政资金达26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的0.3%),是2008年投入的6倍。相比之下,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资金(包括公共和私人来源的资金)流向生物多样性约占全球名义GDP(即货币GDP)的0.1%。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重要制度创新之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下,我国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的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正逐步恢复。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与生命线。它是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根据保护需要提出的创新性举措,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特有的概念,于2017年被国家正式采用。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公园、湿地公园和饮用水源地,以及其他重要区域如生态廊道和极小种群栖息地。截至2020年,我国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覆盖了大量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与脆弱区、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保护了全国近40%的水源涵养与洪水调蓄功能、约32%的防风固沙功能,以及约45%的固碳量。 我国对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例如在“十三五”期间开展了抚仙湖等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试点。这些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有助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而且极大地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碳封存功能,提升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以流域保护为例,在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施“十年禁渔”制度,而且它作为修复长江水生生态系统的关键之举,已开始在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中发挥作用。在2021年上半年,东北虎、亚洲象、豹、棕熊和貉等野生动物频频出现在人类聚居区,这一方面说明无论在荒野还是城市,部分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正在显著地恢复,另一方面说明局部的人与野牛动物冲突与共存将是未来需要解决的命题。 此外,自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于1981年4月8日正式在我国生效以来,我国坚定履行该公约义务,建立以《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为主体的履约立法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我国在该公约秘书处组织的履约国内立法评估中被评为最高等级,多次获得公约秘书长表彰证书、克拉克•巴文奖,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亚洲环境执法奖等奖项。(摘编自李琴、陈加宽《全球环境治理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方案与智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A.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地揭示了生态环境和生产力这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B.一旦确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我们就绝不允许任意突破这三条红线的行为。C.为避免“先破坏后保护”,我国依托政策基础,已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得以实施。D.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认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A.绿水青山不仅可以带来生态效益,改善自然环境,而且还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B.我们如果能够解决好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就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C.从资金的投入上看,我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D.以往不太常见的野生动物频频出现在人类聚居区,说明我国的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3)下列案例不适合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方案与智慧的一项是 ______A.上海崇明生态岛建设经历了从20世纪末开始的早期探索、战略定位、规划先导,发生了巨变,绿色经济蓬勃发展,在自然生态、人居生态和产业生态三个方面的建设成效赢得了国际声誉。B.河北塞罕坝依靠制度优势和保障、科技创新等方式,把高原荒漠变成绿水青山,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成功探索出一种生态文明建设模式。C.浙江长兴在全国率先实行河长制,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D.横店影视城是中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现已发展成为集影视拍摄、旅游观光、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影视产业园区,拥有众多高水准的影视拍摄基地,如明清宫苑、梦幻谷、秦王宫等。(4)《孟子》中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与当下的生态保护理念相契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请根据材料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要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对突破三条红线、仍然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在生态保护红线方面,要建立严格的管控体系,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在环境质量底线方面,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底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对生态破坏严重、环境质量恶化的区域必须严肃问责。在资源利用上线方面,不仅要考虑人类和当代的需要,也要考虑大自然和后人的需要,把握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度,不要突破自然资源承载能力。
(摘自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材料二:
主流化在国际上已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措施之一。依托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基础,我国逐步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得以实施,从而避免“先破坏后保护”,做到防患于未然,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和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探讨如何在经济学中考虑这些人类最珍贵的自然资本。据统计,在2018年及此前几年,我国每年投入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公共财政资金达26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的0.3%),是2008年投入的6倍。相比之下,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资金(包括公共和私人来源的资金)流向生物多样性约占全球名义GDP(即货币GDP)的0.1%。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重要制度创新之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下,我国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的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正逐步恢复。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与生命线。它是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根据保护需要提出的创新性举措,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特有的概念,于2017年被国家正式采用。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公园、湿地公园和饮用水源地,以及其他重要区域如生态廊道和极小种群栖息地。截至2020年,我国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覆盖了大量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与脆弱区、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保护了全国近40%的水源涵养与洪水调蓄功能、约32%的防风固沙功能,以及约45%的固碳量。
我国对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例如在“十三五”期间开展了抚仙湖等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试点。这些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有助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而且极大地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碳封存功能,提升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以流域保护为例,在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施“十年禁渔”制度,而且它作为修复长江水生生态系统的关键之举,已开始在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中发挥作用。在2021年上半年,东北虎、亚洲象、豹、棕熊和貉等野生动物频频出现在人类聚居区,这一方面说明无论在荒野还是城市,部分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正在显著地恢复,另一方面说明局部的人与野牛动物冲突与共存将是未来需要解决的命题。
此外,自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于1981年4月8日正式在我国生效以来,我国坚定履行该公约义务,建立以《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为主体的履约立法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我国在该公约秘书处组织的履约国内立法评估中被评为最高等级,多次获得公约秘书长表彰证书、克拉克•巴文奖,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亚洲环境执法奖等奖项。
(摘编自李琴、陈加宽《全球环境治理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方案与智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地揭示了生态环境和生产力这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B.一旦确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我们就绝不允许任意突破这三条红线的行为。
C.为避免“先破坏后保护”,我国依托政策基础,已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得以实施。
D.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认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绿水青山不仅可以带来生态效益,改善自然环境,而且还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B.我们如果能够解决好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就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C.从资金的投入上看,我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
D.以往不太常见的野生动物频频出现在人类聚居区,说明我国的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
(3)下列案例不适合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方案与智慧的一项是 ______
A.上海崇明生态岛建设经历了从20世纪末开始的早期探索、战略定位、规划先导,发生了巨变,绿色经济蓬勃发展,在自然生态、人居生态和产业生态三个方面的建设成效赢得了国际声誉。
B.河北塞罕坝依靠制度优势和保障、科技创新等方式,把高原荒漠变成绿水青山,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成功探索出一种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C.浙江长兴在全国率先实行河长制,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D.横店影视城是中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现已发展成为集影视拍摄、旅游观光、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影视产业园区,拥有众多高水准的影视拍摄基地,如明清宫苑、梦幻谷、秦王宫等。
(4)《孟子》中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与当下的生态保护理念相契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请根据材料加以概括。
题目解答
答案
(1)C.“已经”错误,未然变已然。结合“依托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基础,我国逐步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得以实施,从而避免‘先破坏后保护’,做到防患于未然,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可知。
故选C。
(2)D.“说明我国的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错误,推断错误,结合“在2021年上半年,东北虎、亚洲象、豹、棕熊和貉等野生动物频频出现在人类聚居区,这一方面说明无论在荒野还是城市,部分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正在显著地恢复,另一方面说明局部的人与野牛动物冲突与共存将是未来需要解决的命题”可知。
故选D。
(3)D.影视城的建设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
故选D。
(4)①结合“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可知,《孟子》中的话意思是,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捞,鱼鳖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这体现的是古人朴素的生态保护思想。
②结合“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可知,当下的生态保护理念是,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与《孟子》中的生态保护思想是一致的。
(5)①结合“依托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基础,我国逐步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得以实施,从而避免‘先破坏后保护’,做到防患于未然,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可知,依托政策基础,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得以实施,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
②结合“据统计,在2018年及此前几年,我国每年投入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公共财政资金达26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的0.3%),是2008年投入的6倍。相比之下,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资金(包括公共和私人来源的资金)流向生物多样性约占全球名义GDP(即货币GDP)的0.1%”可知,加大资金投入,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财政支持。
③结合“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与生命线。它是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根据保护需要提出的创新性举措,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特有的概念,于2017年被国家正式采用。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公园、湿地公园和饮用水源地,以及其他重要区域如生态廊道和极小种群栖息地”可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④结合“我国对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这些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有助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而且极大地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碳封存功能,提升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可知,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⑤结合“此外,自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于1981年4月8日正式在我国生效以来,我国坚定履行该公约义务,建立以《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为主体的履约立法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可知,履行国际公约义务,建立以《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为主体的履约立法体系。
答案:
(1)C
(2)D
(3)D
(4)①《孟子》中的话意思是,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捞,鱼鳖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这体现的是古人朴素的生态保护思想。②当下的生态保护理念是,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与《孟子》中的生态保护思想是一致的。
(5)①依托政策基础,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得以实施,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②加大资金投入,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财政支持。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④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⑤履行国际公约义务,建立以《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为主体的履约立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