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试述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好氧塘是一类在有氧状态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其净化有机物的基本原理是塘内存在着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有阳光照射时,塘内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同时,由于风力的搅动,塘表面还存在自然复氧,二者使塘水呈好氧状态.塘内的好氧型异养细菌利用水中氧,通过好氧代谢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并合成本身的细胞质,其代谢产物CO2则是藻类光合作用的碳源。兼性塘是指在上层有氧、下层无氧的条件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其净化机理:兼性塘的好氧区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机理与好氧塘基本相同。兼性区的塘水溶解氧较低,且时有时无。这里的微生物是异样型兼性细菌,它们既能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也能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以NO3—、CO32—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代谢。厌氧区没有溶解氧。可沉物质和死亡的藻类、菌类在形成污泥层,污泥层中的有机质由厌氧微生物对其进行厌氧分解。兼性塘运行管理极为简便,较长的污水停留时间使它能经受污水水量、水质的较大波动而不至于严重影响出水质量。兼性塘常被用于处理小城镇的原污水以及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沉淀处理后出水或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厌氧塘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其净化机理是:厌氧塘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是由两类厌氧菌通过产酸发酵和甲烷发酵两阶段完成的,即先由兼性厌氧产酸菌将复杂的有机物水解、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再由专性厌氧菌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当厌氧塘作为预处理工艺使用时,其优点是可以大大减少随后的兼性塘、好氧塘的容积,消除兼性塘夏季运行时经常出现的漂浮污泥层的问题,并使随后的处理塘中不致形成大量导致糖最终淤积的污泥层。38。画出生物同步脱氮除磷的工艺流程,并说明各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答:其工艺流程为:回流系统进水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二沉池出水回流系统称为A-A-O系统厌氧:反硝化氨化释放磷;第一缺氧:脱氮;第一好氧:去除BOD、硝化、吸收磷;第二缺氧:反硝化、脱氮;第二好氧:吸收磷,去除BOD。34.污泥处理的一般工艺如何?污泥浓缩的作用是什么?答:污泥处理的一般工艺如下:污泥浓缩污泥消化脱水和干燥污泥利用污泥浓缩的作用在于去除污泥中大量的水分,缩小污泥体积,以利于后继处理,减小厌氧消化池的容积,降低消化耗药量和耗热量等。35。污泥浓缩有哪些方法,并加以比较?答:浓缩污泥可以用重力浓缩法,也可以用气浮浓缩法和离心浓缩法、重力浓缩法主要构筑物为重力浓缩池,设备构造简单,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气浮浓缩主要设施为气浮池和压缩空气系统,设备较多,操作较复杂,运行费用较高,但气浮污泥含水率一般低于重力浓缩污泥.离心浓缩则可将污泥含水率降到80%~85%,大大缩小了污泥体积,但相比之下电耗较大。33。试比较厌氧法与好氧法处理的优缺点.答:就高浓度有机废水与污泥和稳定处理而言。厌氧处理的主要优势在于:(1)有机废水、污泥被资源化利用又(产沼气);(2)动力消耗低(不需供氧).存在的不足在于:(1)处理不彻底,出水有机物浓度仍然很高,不能直接排放,相对比较而言,好氧活性污泥法,则有:(1)对有机物的处理比较彻底,出水可以达标排放,(2)动力消耗大.29。试说明活性污泥法处理水中BOD的组成,并说明它们各代表何种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答:活性污泥法处理水中BOD由两项组成:(1)为溶解性的BOD5(2)非溶解性的BOD5。溶解性的BOD5来自生物处理后残存的溶解性有机物,它表示了曝气池运行效果,非溶解性BOD5来源于二次沉淀池中带出和微生物悬浮性固体,它表示了二次沉淀池中固液分离的效果。30.试分析生物膜的主要特征。答:生物膜法是以固着在载体表面的生物膜对污水起净化作用的一种方法,污水经过生物膜反应器被净化。就生物膜的工作状况分析生物膜法的主要特征如下:(1)参与净化反应微生物多样化有一定的脱氮作用;(2)污泥产量低,沉降性能好;(3)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较强(4)易于维护运行、节能。26.活性污泥法系统中,二次沉淀池起什么作用?在设计中有些什么要求?答:活性污泥法系统中,二次沉淀池的作用在于(1)泥水分离作用;(2)对污泥起一定的浓缩作用以保证曝气池对污泥量需要.故根据沉淀速度确定的沉降面积和为满足一定的浓缩作用确定面积后,选择其中大者作为设计沉淀面积,以保证对二者需要。27。活性污泥法为什么需要回流污泥,如何确定回流比?答:活性污泥法是依靠生物污泥对BOD的去除的,进水所带生物量有限,故应从二次沉淀池分离出的污泥中回流,一部分进曝气池.回流比的大小取决于曝气池内污泥浓度X和回流污泥浓度Xr,根据进出曝气池的污泥平衡r=(Xr—X)/X23何谓活性污泥法?画出其基本工艺流程并说明各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答:活性污泥法即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生物处理方法.其基本流程为:进水1 2 3出水污泥回流污泥剩余污泥1-初次沉淀池,主要作用去除污水中的SS,并对BOD有一定的去除作用(20~30%)。2-曝气池,主要作用去除污水的有机物.3-二次沉淀池,从曝气池出来的混合液在二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并对污泥进行适当的浓缩。1.颗粒在水中的沉淀类型及其特征如何?答:颗粒在水中的沉淀,可根据其浓度与特性,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自由沉淀: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2)絮凝沉淀:悬浮颗粒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其尺寸、质量均会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其沉速随深度而增加。(3)拥挤沉淀(成层沉淀):当悬浮颗粒浓度比较大时,在下沉过程中彼此干扰,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形成一个清晰的泥水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4)压缩沉淀:颗粒在水中的浓度增高到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出下层颗粒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2。个体自由沉降其沉速是指的什么条件下的沉速,其影响因素如何试分析之?答:个体自由沉降的沉速指的是在受力平衡状态下颗粒所具有的沉速,可由斯托克斯方程式表示.u=g (s-ρ)d2/(18)表示:由方程式可见影响自由沉降速度的因素有:(1)s-:s-〉0颗粒下沉,s-<0颗粒上浮,s-=0颗粒悬浮,提高s-值,可以强化沉淀过程。(2)d:自由沉降速度ud2,提高粒径d的措施可强化沉淀过程。(3)μ:自由沉降速度u1/,降低水的动力粘度可提高沉降速度,有利于沉淀的进行。1.污泥处理方法有:______,______,热处理法。2.污泥脱水方法有______,______。3.污泥按来源分:______,______,______,厌氧污泥,化学污泥.4.污泥浓缩法有:______,______.5.高速消化池比传统消化池采取了什么措施:______和______。
试述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好氧塘是一类在有氧状态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其净化有机物的基本原理是塘内存在着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有阳光照射时,塘内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同时,由于风力的搅动,塘表面还存在自然复氧,二者使塘水呈好氧状态.塘内的好氧型异养细菌利用水中氧,通过好氧代谢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并合成本身的细胞质,其代谢产物CO2则是藻类光合作用的碳源。兼性塘是指在上层有氧、下层无氧的条件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其净化机理:兼性塘的好氧区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机理与好氧塘基本相同。兼性区的塘水溶解氧较低,且时有时无。这里的微生物是异样型兼性细菌,它们既能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也能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以NO3—、CO32—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代谢。厌氧区没有溶解氧。可沉物质和死亡的藻类、菌类在形成污泥层,污泥层中的有机质由厌氧微生物对其进行厌氧分解。兼性塘运行管理极为简便,较长的污水停留时间使它能经受污水水量、水质的较大波动而不至于严重影响出水质量。兼性塘常被用于处理小城镇的原污水以及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沉淀处理后出水或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厌氧塘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其净化机理是:厌氧塘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是由两类厌氧菌通过产酸发酵和甲烷发酵两阶段完成的,即先由兼性厌氧产酸菌将复杂的有机物水解、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再由专性厌氧菌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当厌氧塘作为预处理工艺使用时,其优点是可以大大减少随后的兼性塘、好氧塘的容积,消除兼性塘夏季运行时经常出现的漂浮污泥层的问题,并使随后的处理塘中不致形成大量导致糖最终淤积的污泥层。38。画出生物同步脱氮除磷的工艺流程,并说明各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答:其工艺流程为:回流系统进水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二沉池出水回流系统称为A-A-O系统厌氧:反硝化氨化释放磷;第一缺氧:脱氮;第一好氧:去除BOD、硝化、吸收磷;第二缺氧:反硝化、脱氮;第二好氧:吸收磷,去除BOD。34.污泥处理的一般工艺如何?污泥浓缩的作用是什么?答:污泥处理的一般工艺如下:污泥浓缩污泥消化脱水和干燥污泥利用污泥浓缩的作用在于去除污泥中大量的水分,缩小污泥体积,以利于后继处理,减小厌氧消化池的容积,降低消化耗药量和耗热量等。35。污泥浓缩有哪些方法,并加以比较?答:浓缩污泥可以用重力浓缩法,也可以用气浮浓缩法和离心浓缩法、重力浓缩法主要构筑物为重力浓缩池,设备构造简单,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气浮浓缩主要设施为气浮池和压缩空气系统,设备较多,操作较复杂,运行费用较高,但气浮污泥含水率一般低于重力浓缩污泥.离心浓缩则可将污泥含水率降到80%~85%,大大缩小了污泥体积,但相比之下电耗较大。33。试比较厌氧法与好氧法处理的优缺点.答:就高浓度有机废水与污泥和稳定处理而言。厌氧处理的主要优势在于:(1)有机废水、污泥被资源化利用又(产沼气);(2)动力消耗低(不需供氧).存在的不足在于:(1)处理不彻底,出水有机物浓度仍然很高,不能直接排放,相对比较而言,好氧活性污泥法,则有:(1)对有机物的处理比较彻底,出水可以达标排放,(2)动力消耗大.29。试说明活性污泥法处理水中BOD的组成,并说明它们各代表何种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答:活性污泥法处理水中BOD由两项组成:(1)为溶解性的BOD5(2)非溶解性的BOD5。溶解性的BOD5来自生物处理后残存的溶解性有机物,它表示了曝气池运行效果,非溶解性BOD5来源于二次沉淀池中带出和微生物悬浮性固体,它表示了二次沉淀池中固液分离的效果。30.试分析生物膜的主要特征。答:生物膜法是以固着在载体表面的生物膜对污水起净化作用的一种方法,污水经过生物膜反应器被净化。就生物膜的工作状况分析生物膜法的主要特征如下:(1)参与净化反应微生物多样化有一定的脱氮作用;(2)污泥产量低,沉降性能好;(3)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较强(4)易于维护运行、节能。26.活性污泥法系统中,二次沉淀池起什么作用?在设计中有些什么要求?答:活性污泥法系统中,二次沉淀池的作用在于(1)泥水分离作用;(2)对污泥起一定的浓缩作用以保证曝气池对污泥量需要.故根据沉淀速度确定的沉降面积和为满足一定的浓缩作用确定面积后,选择其中大者作为设计沉淀面积,以保证对二者需要。27。活性污泥法为什么需要回流污泥,如何确定回流比?答:活性污泥法是依靠生物污泥对BOD的去除的,进水所带生物量有限,故应从二次沉淀池分离出的污泥中回流,一部分进曝气池.回流比的大小取决于曝气池内污泥浓度X和回流污泥浓度Xr,根据进出曝气池的污泥平衡r=(Xr—X)/X23何谓活性污泥法?画出其基本工艺流程并说明各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答:活性污泥法即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生物处理方法.其基本流程为:进水1 2 3出水污泥回流污泥剩余污泥1-初次沉淀池,主要作用去除污水中的SS,并对BOD有一定的去除作用(20~30%)。2-曝气池,主要作用去除污水的有机物.3-二次沉淀池,从曝气池出来的混合液在二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并对污泥进行适当的浓缩。1.颗粒在水中的沉淀类型及其特征如何?答:颗粒在水中的沉淀,可根据其浓度与特性,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自由沉淀: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2)絮凝沉淀:悬浮颗粒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其尺寸、质量均会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其沉速随深度而增加。(3)拥挤沉淀(成层沉淀):当悬浮颗粒浓度比较大时,在下沉过程中彼此干扰,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形成一个清晰的泥水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4)压缩沉淀:颗粒在水中的浓度增高到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出下层颗粒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2。个体自由沉降其沉速是指的什么条件下的沉速,其影响因素如何试分析之?答:个体自由沉降的沉速指的是在受力平衡状态下颗粒所具有的沉速,可由斯托克斯方程式表示.u=g (s-ρ)d2/(18)表示:由方程式可见影响自由沉降速度的因素有:(1)s-:s-〉0颗粒下沉,s-<0颗粒上浮,s-=0颗粒悬浮,提高s-值,可以强化沉淀过程。(2)d:自由沉降速度ud2,提高粒径d的措施可强化沉淀过程。(3)μ:自由沉降速度u1/,降低水的动力粘度可提高沉降速度,有利于沉淀的进行。1.污泥处理方法有:______,______,热处理法。2.污泥脱水方法有______,______。3.污泥按来源分:______,______,______,厌氧污泥,化学污泥.4.污泥浓缩法有:______,______.5.高速消化池比传统消化池采取了什么措施:______和______。
题目解答
答案
厌氧消化法 好氧消化法 过滤法(真空过滤机、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 离心法(离心机) 初次沉淀池污泥 剩余污泥 腐殖污泥 重力浓缩法 气浮浓缩法 机械搅拌 加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污泥处理、沉淀类型、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稳定塘等相关知识,具体包括污泥处理工艺、沉淀类型特征、活性污泥法原理、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等内容。
1. 污泥处理方法
污泥处理的核心是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常见方法包括:
- 厌氧消化法:利用厌氧菌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资源化),同时减少污泥体积(稳定化);
- 好氧消化法:通过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污泥稳定化效果好,但能耗较高;
- 热处理法:高温破坏污泥中的病原体和有机物,进一步减量化。
2. 污泥脱水方法
污泥脱水的目的是降低含水率,便于运输和处置,主要方法:
- 过滤法:利用过滤介质(如真空过滤机、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分离污泥水分,适用于中高浓度污泥;
- 离心法:通过离心机的离心力分离污泥固相和液相,脱水效率高,含水率可降至80%~85%。
3. 污泥按来源分类
根据产生环节不同,污泥来源包括:
- 初次沉淀池污泥:来自污水处理厂初次沉淀池,主要含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
- 剩余污泥:来自活性污泥法二次沉淀池,是微生物代谢剩余的污泥;
- 腐殖污泥:来自生物膜法(如生物滤池)后沉淀池,含老化生物膜和有机物;
- 此外还有厌氧污泥(厌氧处理产生)和化学污泥(化学沉淀产生)。
4. 污泥浓缩法
污泥浓缩旨在去除大部分水分(90%以上),缩小体积,降低后续处理成本,主要方法:
- 重力浓缩法:利用污泥自重沉淀,设备简单、运行成本低,但浓缩后含水率较高(95%~97%);
- 气浮浓缩法:通过微小气泡附着污泥颗粒,使其上浮分离,浓缩后含水率低于重力浓缩(90%~95%),但设备复杂、成本高。
5. 高速消化池的改进措施
传统消化池消化效率低、停留时间长,高速消化池的关键改进:
- 机械搅拌:强化污泥与消化菌的混合,提高反应速率;
- 加温:将池内温度控制在35℃或55℃(中温或高温消化),加速厌氧菌代谢,缩短消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