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患儿,男,10岁,戴眼镜1个月,莫名出现眼睛疼痛,头晕恶心,经脑口,核磁共振检查未找到原因。眼部检查裸眼视力;两只眼均为0.4,镜视力两只眼均为0.8,原镜度数右眼-2.000,左眼-2250,验光时发现调节功能异常。为进一步明确该患者病情和治疗,宜使用的是A. 托毗卡胺B. 阿托品C. 尤卡托品D. 后马托品E. 环喷托酯
患儿,男,10岁,戴眼镜1个月,莫名出现眼睛疼痛,头晕恶心,经脑口,核磁共振检查未找到原因。眼部检查裸眼视力;两只眼均为0.4,镜视力两只眼均为0.8,原镜度数右眼-2.000,左眼-2250,验光时发现调节功能异常。为进一步明确该患者病情和治疗,宜使用的是
A. 托毗卡胺
B. 阿托品
C. 尤卡托品
D. 后马托品
E. 环喷托酯
题目解答
答案
B. 阿托品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睫状肌麻痹剂在儿童屈光检查中的应用的理解,需结合患者症状及验光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
解题核心:
- 关键症状:患者为儿童,戴镜后出现症状,且验光发现调节功能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调节痉挛或调节不足。
- 药物选择逻辑:
- 阿托品是强效、长效睫状肌麻痹剂,适用于儿童首次验光或需排除调节痉挛的情况。
- 短效药物(如托吡卡胺、后马托品)常用于成人或复诊患者,但本题需进一步明确病情,需更彻底的睫状肌麻痹。
破题关键:明确儿童调节功能异常的诊断流程,优先选择阿托品进行散瞳验光。
分析步骤:
-
症状与检查结果:
- 患儿为儿童,戴镜后出现症状,且裸眼视力与镜视力差异不明显,提示可能存在屈光不正以外的问题。
- 调节功能异常是关键线索,需通过睫状肌麻痹剂放松睫状肌,排除调节痉挛对验光结果的影响。
-
药物特性对比:
- 阿托品(选项B):作用时间长(3-4天),能彻底麻痹睫状肌,适用于儿童首次验光或需排除调节因素的情况。
- 托吡卡胺(选项A)、后马托品(选项D):短效,作用时间短,适合成人或复诊患者。
- 尤卡托品(选项C)、环喷托酯(选项E):作用时间介于短效与阿托品之间,但临床应用较少。
-
临床决策:
- 儿童调节功能易受外界影响,需用阿托品进行充分散瞳验光,明确真实屈光状态及是否存在调节痉挛。